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人工智能

36氪出海·AI|对话水母智能创始人苗奘:短剧之后的下一个百亿赛道,这家AI公司已是市场第一

行业大小事 

拿下顶级机构1亿人民币融资后,忽然决定放弃老业务,豪赌「AI 漫剧」,一家 AI 创业公司非典型的转型路。
分享:

前言

今天的故事是一家初创企业如何的转型故事:两年前,他们放弃了原本稳定的业务模式「智能设计」,豪赌下一个内容风口「AI 漫剧」,终于在2025年等待技术拐点,成为抖音、腾讯、B 站都在争夺的细分市场第一。

其启示意义是:在 AI 技术的巨变浪潮中,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原地不动。

水母智能成立于2020年,最初凭借 AI 设计生成工具在中小企业市场站稳脚跟,拿下红杉中国和高瓴创投等多家顶级投资机构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但2022年,创始人苗奘突然选择关闭全部业务,转身押注一个几乎无人相信的领域:AI 漫剧。

这个选择看上去几乎荒谬——工业设计与动漫短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苗奘的判断是,原有模式已走到尽头,因为国际局势在2022年发生巨变:俄乌开战,全球贸易受到极大影响,而水母智能的客户大多是中小企业。

新的方向是什么?肯定要继续围绕 AIGC 做生成,但怎么选?苗奘的判断逻辑有三个:

  • 第一,要选非严肃场景:因为大模型幻觉多,严肃场景容错率低,比如设计工具的客户会对一个像素斤斤计较,且要考虑供应链的可落地性
  • 第二,产业链要全部在线上:几乎不依赖复杂的线下或非数字化流程,且 AI 的渗透率可以做到极高;
  • 第三,非大厂红海。

最终,苗奘选择「漫剧」这个极细分的赛道。

创始人苗奘在 Demo day 活动
苗奘在位于杭州的办公室接受采访

2025年,转型两年后,水母智能终于迎来重要的技术节点。

在大模型能力逐渐从「图生图」走向「图生视频」后,AI 视频模型终于得以大规模进入应用层,水母智能研发的触手 AI 终于能称得上是一款动漫短剧生产工具。

从剧本生成、分镜设计,到人物设定、镜头运镜,再到后期合成,甚至剧名,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被 AI agent 接管,「我们两年研发了差不多50个后期的能力,400种效果。」

过去一个团队耗时一年才能产出的一部漫剧,如今只需要30天左右。

创始人苗奘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创新管理硕士和北京理工大学双硕士,她曾在洛可可设计集团担任多个重要职务,相比年轻的创业者,她的优势是战略选择清晰且务实,在转型动漫剧后,她并没有选择做传统的动漫长剧,而是2分钟一集的动漫短剧,因为短剧模式已经被市场验证,「我给这种形式起名叫漫短剧,是短剧的动漫延展。」

与此同时,随着短剧市场热度的攀升,漫短剧在2025年成为增长最快的内容形态之一,各大视频平台已将漫剧作为重点扶持品类,尤其是抖音,2025年上半年,抖音的漫短剧产出与数据增长了12倍,相关内容播放量达百亿甚至上千亿次。

根据市场预测,漫短剧正快速向百亿级市场规模迈进。

水母智能是 AI 漫短剧细分赛道第一,旗下的 AI 作品播放破亿的有5部,GMV 进百万俱乐部有2部,进入抖音爆款榜1部,腾讯爆款榜3部,是中国唯一一家 AI 工具可在线使用、作品可点击观看的初创公司。

「两年前转型时,我跟团队说,两年后我们必须要重回新领域的第一。」苗奘说。熬了两年,终于等到「幸福」,「两年前转型,大家只相信 AI 能提效降本,但没有人相信 AI 漫短剧这种内容形态会有这么大增长。」

新赛道也在涌入更多玩家,不只是水母智能,还有游戏公司、短剧制作团队、传统动画厂商,以及拥有 AIGC 技术背景的新势力——他们大多不想错过这股风口。

水母智能最新计划谋求新一轮融资,以及出海日本以及北美,寻求海外平台级的机会,「我的预期是做一家百亿年收入的公司。」

外界的怀疑仍在:比如 AI 动漫的用户规模到底有多少?海外平台冷启动难度极高是否能成功?对苗奘而言,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边搞边迭代。」

触手 AI 产品图展示
触手 AI 的 Agent 流程展示

对话苗奘 

不转型?原有业务注定坍塌

AI 闹: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你的判断是,智能设计没有出路,必须转型,为什么这么坚定?

苗奘:先从创业说起,我们从 day one 就是做 AIGC 的。当时基于神经网络,自己手搓算法。四五年前的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尚未成熟,从基础到应用全要自己来,研发周期非常长,非常辛苦。现在看,2022年做 AIGC 有点早。

结果2022年俄乌战争开始了,我当时就觉得非常不妙,我们的主要客户群是中小企业主,外贸为主,他们一定会受到影响。另外,中美关系恶化,资本市场也一定会受影响,我们这么重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周期怎么扛?

AI 闹:你认为抗不过去更像一种「直觉」,你有没有分析过,「直觉」具体来自哪里?是经验还是一些其他什么?

苗奘:大概我父亲及家族也是做生意的,这么多年几起几落,我有一种身体记忆,对国际局势和政策变化天然敏感。后来果不其然,中美关系也恶化了。

刚开始决定要转型,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定的时候,我其实痛苦了2-3个月,每一天都觉得哪哪都不对,就是一种直觉。

AI 闹:从消费包装跳到 AI 漫剧,跨度极大,你怎么最后推演到「漫剧」的?

苗奘:首先,把大厂必争之地先绕过去,不做电商,不做办公套件, AI PPT 也不做,做这些创业公司没活路。要做就做非严肃性场景,就是偏娱乐化场景,我算了下,大概就五类,小漫动游影,这些对 AI 生成的精准性要求不高。

还有就是必须是基于线上的生意,这来自我做智能包装的经验,供应链在线下,哪怕一个很小的单子,从沟通需求到线下完成,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是一个创业公司,上下游环节太复杂,还没等我用 AI 改造完它,我先挂了。

基于以上,我就一点一点去圈,翻到动漫,觉得挺好,AI 生成的头发长一厘米,短一厘米,用户不那么在意,很适合技术早期的落地。

AI 闹:你选择做漫剧的创作者工具,两年前,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生态,你对未来的判断是什么?

苗奘:最初我推导出这个方向,心里也犯嘀咕,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吗?

后来我就把自己回归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开始刷平台上的各种动漫,觉得不适应,内容太长了。新一代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短视频、短剧,大家边吃饭边看,回到动漫领域,用户的潜在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

我就赌,动漫领域一定会有新的内容形态和垂类平台出现,像短剧一样,只不过看时间快慢,那我们就边做边等行业的爆发。

AI 闹:你做漫剧时,行业内头部公司的流量和 GMV 都在下滑,有一家平台级的公司转向押注 S 级爆款内容,你为什么反其道行之?

苗奘:选择战略一定选最适合自己的,我是一个创业公司,光脚的,我的判断是,做工具然后切入平台,比做单一 S 爆款更有市场前景,如果我创业的预期是只做一个2-3亿收入公司,那么只做内容品,肯定是可以,但是我创业的预期是做一家百亿收入的公司,不做平台是达不到的。

另外,当时头部的那家公司已经是一个100亿估值的公司了,他们考虑的问题比较多。

AI 闹:听上去,你是一个野心很大,赌性很重的人?

苗奘:我是一个乐于冒险的性格,判断事情首先来源于直觉,然后再用理性推演验证,形成决策。一旦做了决策,就先去搞,时间自会有答案。

AI 闹:想过最坏的结果吗?

苗奘:想过。也许是没等到赛道起飞,我们就挂了,也许赛道挺好的,但我们干得不行。如果真发生了,那就接受自己是一介凡人。

AI 闹:决定转型,实际推动时,最难的点是什么?

苗奘:最大的痛苦是很多外部人士不断质疑我,说我选择错了。我得不厌其烦告诉别人,漫剧在未来一定有增长,是一种新的内容形态,现在行业的技术拐点没到,我们需要等待,但没有人能 get 我 ,我只能保持耐心。

跟核心团队正式宣布是在一个饭局。我说,第一,我们过去的方向先终止了,有什么不满赶紧骂我,明天就是全力以赴新方向;第二个,新方向前路看不清楚,接下来就没有民主了,要么你告诉我解决方案,要么你按我说的做。

很快,我就把团队从100人裁到30多人,确定了紧急战备的工作逻辑。

AI 闹:从没怀疑过也许漫剧的赛道选得不对?

苗奘:没有。判断大方向,我是有天赋的。我已经活了40岁了,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AI 闹:为什么不一边维持老业务,一边探索新业务?

苗奘: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有什么资格这么干?

必须出海,找平台级别的机会

AI 闹:在国内市场漫剧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时,为什么2025年就决定出海?

苗奘:在国内,我们现在只做出品和发行,因为国内已经没有平台级的机会了,但海外市场还有,所以一定要尽快出海,我创业的预期就是要做平台。出海日本,我们先以创作者工具先切入,再上线平台,模式类同漫短剧的剪映+抖音。

AI 闹:第一站选择日本逻辑显而易见,因为动漫基础好,但实际落地顺利吗?

苗奘:阻力很大。大部分日本同行一听我们是用 AI 生成动漫,第一反应是害怕,然后拒绝。日本动漫的历史沉淀太厚了,犯不着为了 AI,得罪最忠实的粉丝。我们在一些平台尝试做过一些账号,但很快被封掉了。

后来就转思路,从创作者切入。联系了一批日本资深动漫 KOL,也是拒绝使用 AI 工具,好在一些年轻的博主倒是很喜欢用,粉丝也不排斥,慢慢有了一些量。

直到一个很资深日本动漫博主果兎フラフ一ク发了一篇万字长文,说中国的 AI 应用已经远超日本,有一个叫水母智能的公司在秘密培养自己的 AI 动漫师,日本如果还抵制 AI,那么动漫产业的未来要何去何从?

这篇文章实际上带动了一部分日本人开始接受 AI 。于是我们顺势开始在日本做百单验证,最近刚刚完成了100个用户愿意每个月花10美元买触手 AI。接下来会持续放量。

AI 闹:如果日本的传统势力如此顽固,你们的机会点在哪里?如果传统势力不排斥 AI 了,开始拥抱 AI,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苗奘:在传统动漫领域,日本肯定是全球领先的,但近十年在条漫和在线内容方向,韩国其实是反超了日本。所以进入 AI 时代,中国肯定也有巨大的机会。

本土传统势力太强大,变革反而不好做。

我们出海的优势就是快,前面已经有短剧这个对标参考,短剧和漫短剧都是海外没有,中国人发明的内容形态,我们完全可以参考学习短剧的出海打法。

最近,我们已经做好了面向日本的漫剧 APP,预估年底上线,前期的启动内容是把国内50部 A 级作品翻译上线。

AI 闹:日本使用 AI 工具的漫画创作者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苗奘:日本人更有耐心、更精细,一张图,某个元素摆放的位置,会不厌其烦地尝试,更匠心一些。

另外,日本的创作者更愿意把生活变成动漫,我们海外平台上有一个70多岁的日本老爷爷,在画自己一生的故事,已经连载了几十话,挺震撼的。

相比拍视频、写文章,日本用户天然对动漫这种载体是适应的。

韩国「Kidari Studio」拜访水母智能

熬了两年,终于等到技术拐点

AI 闹:现在你们的商业模式?

苗奘:国内确定好只做 A 级内容的发行和出品,纯内容利润有40% ,但投入到 Agent 研发,还在亏损。

我们两年签了200多个创作者,有几十部网剧上线。这些创作者由我们组织生产 A 级的内容,等于带着他们赚钱。

AI 闹:为什么只做 A 级,不做 S 级?

苗奘:首先,A 级以下内容不赚钱,其次,S 级内容是爆款逻辑,不确定性很高,像《哪吒》十年磨一剑,是人类智慧之光,但这不是创业公司的好模式。

AI 闹:很多人认为,AI 生成内容还停留在「能看」的层面,你的工具能稳定产出 级内容吗?

苗奘:基本可以。我们会根据数据,尽量把直觉和经验全部模型化。

比如本月我要做8部作品,在筛选环节,外部提供100部网文。Agent 会从中筛选出10个,专家再10选8 。进入 IP 改编,一整套 Agent 辅助生产,再进入漫改环节,用 AI 训练角色、批量转漫画、拼合,图生视频。其实除了配音和剪辑的技术不完备,整个生产环节基本都可以用 AI 生成,包括标题。

具体到每一部剧,也有一整套的训练逻辑,让 Agent 自己规划:开场即爆点,中间设矛盾,2分钟铺陈10个情绪点,基本能稳定生成一个很上头的漫短剧。

AI 闹:你转型的核心前提是 AIGC,实际模型的迭代速度比你想得快还是慢?

苗奘:比我预估要快半年,我在2023年预估2025年年底,漫短剧的质量能基本过关,用户基本能看,但实际上今年年初就实现了。

早期,Stable Diffusion 等图像生成模型,帮我们降低成本约10%—20% ,随后的 LoRA 与 ControlNet 定制微调与控制机制,进一步将生成效率与成本优化提升了近50% 。最具决定性的肯定是今年大语言模型和视频生成模型的飞跃,提升了百倍的效率。

这些技术拐点共同驱动了迁移生产的可行性,也是今年漫短剧这个赛道这么火的主要原因。

AI 闹:漫短剧的用户是短剧分流过来的,还是二次元?

苗奘:都不是。我叫他们泛二次元用户。从后台看,付费用户的年龄分布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不等,区域遍及一二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小学生和中学生占比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大,跟短剧以女性用户为主不同,漫短剧的男性用户占比高达70%。

我分析过,短剧以现实为主,漫短剧多是玄幻、修仙、御兽…… 看漫短剧的用户开放度很高,只要内容设定有趣,就会一直付费看。大部分都在通勤路上、休息等时间看,就像电子榨菜。

实际上,在现在碎片化场景下,漫短剧的市场供应是远远不足的。

图 | Unsplash、受访人供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闹(ID:ainowainow)”,作者:Pippobei,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英文服务

KrASIA 英文媒体服务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