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仓储机器人独角兽海柔创新估值20多亿美金的E轮融资遇阻,新股东H Capital未打款。本轮融资将变成今日资本、五源资本、源码资本等跟投老股东的内部轮。
36氪向海柔创新求证此事,其表示,H Capital已于近期打款,但有一部分尚未到账。
过去两年最炙手可热的机器人赛道,在最具表征性的独角兽公司上,首次迎来了一个棘手的「No」。即使同行的估值普遍疯涨,海柔在资本圈堪称高歌猛进。据36氪了解,其去年3月其完成B+轮融资时投后估值为10亿元;而到了今年2月被The information披露本轮融资时,估值已达20亿美金,也就是至少一年时间内翻了120倍。据36氪了解,其他移动机器人公司估值普遍在20亿人民币左右。
36氪从投资行业与机器人业界了解到,海柔的估值经历过三次翻倍。前两次是五源资本领投B+和C两轮时,估值从5亿元翻10亿元、又翻到25亿元左右。第二次是其后今日资本领投D轮,估值再次翻番至10亿美金。如果本次H Capital顺利交割,海柔本将迎来第三次翻番。
海柔创新成立于2016年,其拿下的标杆项目包括顺丰DHL、飞利浦、安踏、波司登等。曾有投资人评价海柔“定义了料箱机器人品类”,这也是其被看好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的货架机器人,料箱机器人把仓储物流分拣的颗粒度从托盘缩小到料箱,完成了仓储从平面到立体的升级,在产品层面做出了创新。海柔创新CEO陈宇奇曾向36氪表示,海柔库宝系统的存储密度和人效均是传统AGV产品的2倍。
但在出货量层面,海柔在智能仓储赛道并非最大的厂商。业内公认的大体量公司中,海康机器人、极智嘉都达万台级,海柔则是千台级。从订单金额来看,极智嘉对外宣称自己2021年订单金额超20亿元。而一位曾在2021年中接触过海柔的投资人告诉36氪,海柔当时报出的规模体量是确认收入3亿元左右,订单金额约9亿。
考虑到智能仓储有多家明星公司,而海柔估值连年翻倍、最新一轮高达20亿美元,投资人在赌什么?
多位投资人及机器人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对比同行,海柔赶上了资本的“好时候”。出货量最大的海康机器人作为海康威视旗下公司,基本不接触一级市场,想投也投不进;当2020下半年美元基金“扫货”机器人赛道时,极智嘉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临近上市,此时再投赔率有限。而当时的海柔,只完成了两轮融资,产品形态简单易理解,且拿下了一批标杆客户,对投资而言正是未来可期。
但行至今天这个节点,移动机器人行业遭遇了坏时候,独角兽海柔的融资遇阻不过是表象之一。36氪从多家科技FA处了解到,许多明星移动机器人公司近期都在开放融资,但都进展不佳。一方面,去年美元基金进入机器人行业后大幅抬高估值,明星公司们普遍已经很昂贵;而另一面,公司们并没有完成资本的高增长期许。作为实体经济链条的一环,下行的风险已逐渐传导至机器人公司,行业中订单减少、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在仓储和工业领域都有头部移动机器人公司管理层向36氪证实,公司已裁员15%以上。
资本和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一种微妙的拉锯中。一位关注智能制造的FA告诉36氪:“并不是基金手里没钱,也不是他们不再关注机器人了,而是想等到下半年公司愿意把价格降下来。”事实上这种“熬鹰”法已经见效,36氪了解到,一家知名移动机器人公司,开年以来已经主动降低了35%的估值,仍未完成新一轮融资。
在寒冬来临前拿了足够多钱的海柔是幸运的,但H Capital此刻给出的「No」也证明,无论是海柔还是整个机器人行业,都需要拿出更强的业绩表现证明自己名副其实,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客户。
本文来自36氪,作者吴睿,编辑杨轩、彭孝秋,原文标题“36氪独家 | 遭H Capital跳票,海柔创新20亿美金融资生变”,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6月线上分享会预告|跨境交易的“终极大考”:如何迈向全球化增长
围绕跨境企业的全球化增长这一主题,36氪出海旗下 LET’S CHUHAI CLUB 社群将在6月23日(星期四)下午2:00-3:00推出线上闭门分享会活动。
本次活动优先面向跨境DTC品牌等关注跨境电商的企业开放招募,欢迎报名参与。(活动同时面向LET’S CHUHAI CLUB 会员额外开放20个席位)
报名方式:点击链接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表单,报名参会。我们将基于话题及行业相关性,针对报名用户筛选,通过筛选的用户,会有专人联系,同步参会链接。
图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