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光伏

对话晶科能源李仙德:光伏行业的逻辑、困难与希望

深度观察 

当全球化挑战与技术进步交汇,光伏行业将何去何从?这背后反映的是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转型,而是整个行业的进化。

——领读语来自36氪出海分析师
常薇倩
查看「36氪出海·领读」的全部内容 >>

分享:

2023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16.88GW,远超年初120~140GW的预期,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装机增幅高达148%。但也是这一年,产能扩张的速度远超需求,过剩与出清成为关键词,很多从业者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从满怀激情到彷徨失落。

对于晶科能源而言,2023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2016到2019年,晶科曾连续四年位居组件出货量第一,但在2020年被对手赶超,直至2023年度,晶科组件出货量超75GW,时隔三年重回行业第一。

市占率优先,是晶科曾经的生存策略,但这次重回第一,晶科扮演的是那个引领行业革新的角色。在光伏电池技术由 P 型转向 N 型的过程中,晶科率先押注 TOPCon 技术,而该技术目前在所有 N 型技术中扩产量最大,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图源:晶科能源

1月31日,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上海总部接受了包括《财经十一人》在内的数家媒体访谈。他表示,晶科在2021年重新梳理并制定了清晰的战略:

· 第一,保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二,坚持全球化布局,提升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 第三,建设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竞争力

重回第一是坚持战略的结果,未来也将保持战略定力。

李仙德鲜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公开发表一篇自己撰写的小作文。2023年末,他在文章中写道:“不要用信仰来说服自己,用逻辑和事实。”在这次采访中,他就此多说了一点。

关于逻辑,他说:“光伏不需要过度差异化的故事,因为光伏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客户更关注的是收益率,需要的是性价比——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价格,这就是行业的逻辑。”

关于事实,他说:“两年前我们讲 TOPCon 技术的时候,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我们不需要去辩解,有句话很经典:时间不语,总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当初讨论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时候,也有很多分歧,但今年的四季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这就是事实。”

此次采访中,李仙德还分享了对行业趋势、技术路线以及全球化挑战等多个话题的见解,整理如下:

1 光伏产业何时走出寒冬

2024开年第一个月,光伏行业弥漫着一种焦虑情绪:企业产能利用率快速下降,组件竞标价格不断再创新低。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叠加一季度需求减淡,让光伏行业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降价潮正是由头部企业的价格战挑起。李仙德回应称,虽然晶科出货规模大,但约15%的市占率还不足以推动整个行业的价格波动。供需失衡必定会导致价格变动,这是一个趋势。

他指出,很多企业对未来供应链价格的判断是不理性的,0.85元/W,甚至0.79元/W的组件价格,对企业而言肯定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这在未来交付的过程中会是一个负担。晶科在2023年1—11月中标率行业排名前三,但12月、1月几乎没有中标。 “这样的订单晶科不会抢,并且我们也不看好。我们认为二、三季度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

李仙德表示,尽管一季度市场低迷,但他对二、三季度的经营状况比较乐观。 “一季度市场需求低于去年同期,现在出现了一些恐慌情绪。但我们看好2024年市场需求,预期还会有20%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价格下降提高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

“不要高估一两年的动荡,低估未来十年的趋势。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越要有信心,因为随着成本的下降,我认为光伏就是能源的未来”他说。

他同时指出,产能淘汰的速度会比大家想象中更快。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没能实现盈利的产能是不可持续的。没有持续的开工能力、市场能力以及研发投入能力的企业,会被淘汰掉。另外,二线企业保持现金流活下来很重要,不要盲目追求没有利润的订单。

对于市场竞争格局,他认为,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形势复杂多变,更需要专业和专注,而在过去几轮波动中存活下来并且成绩不错的企业,都具备很强的能力,未来的竞争会更加集中在几家头部企业。

“过去几年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无论谁做这个产业,只要有资本支持,在哪一端都能够赚钱,但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他说。

此外,李仙德再次肯定了一体化企业的生存能力,表示看好头部一体化企业在2024年的发展,而一些专业化企业可能会面临客户流失的困境,做产业链延伸也充满挑战,因为市场培育、品牌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技术的分野

在 TOPCon、HJT、BC 等 N 型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中,TOPCon 无疑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选择。

李仙德表示,晶科在各种技术路线上都投入了研究。他认为,HJT 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在产业化的过程中,TOPCon 已经跑得很快,尤其在当前的行业情况下,HJT 比较难有机会。

未来的可能方向之一是 TBC(以TOPCon为基础的 BC 电池),但 BC 电池把栅线做到背面,牺牲了背面的效率,因此主要在细分市场,特别是屋顶的小众市场会有一些机会。此外,TOPCon 产能也将逐渐产生分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经理、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朱玥在2023年10月与《财经十一人》交流时指出,虽然很多企业在做 TOPCon,但在成本、转化效率、良率等指标上有所差异,到2024年,这个差异将凸显出来,届时市场会更清晰地意识到 TOPCon 内部也是有差别的。

李仙德认为,对于制造行业,特别是光伏企业,细微的差距会通过规模化被放大,并最终反映在财务业绩上。他说,如果晶科的品牌和制造端能够实现一定的溢价和成本优势,产品功率比别人高1到2个档位,再考虑到2024年领先的规模,就能比别人在报表端反应出更好的业绩。

中国光伏曾经是海外技术的追随者,虽然现在已经实现超越,进入无人区,但仍有一些企业面临专利纠纷。李仙德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必须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专利问题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解决,比如授权、购买、交换,而不是逃避。

“晶科已经申请了3500个专利,拿到2000多个专利,并且在 TOPCon 领域拥有绝大部分专利,可以说是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做了一定的支撑,因为如果专利在国外的话,势必会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他还表示,希望大家能尊重晶科的研发成果。

对于下一代技术,李仙德认为,晶体硅技术未来效率到28.7%就是极限,行业需要另一种材料,目前来看钙钛矿是趋势。钙钛矿叠晶体可能在未来会形成一些优势,但也面临很大的问题。晶科的 TOPCon 叠钙钛矿效率做到了32.33%,但衰减率只能维持6000个小时,预计需要5年左右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 全球化新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拥有最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但中国光伏的全球化正在面临“去全球化”趋势的挑战。美国、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光伏设置了重重贸易壁垒,促使光伏企业由产品出海走向产能出海。

晶科在越南、马来西亚、美国均有产能布局,海外一体化综合产能超12GW。

对于海外建厂,李仙德表示主要考虑三种因素:第一是地缘政治问题,第二是工业基础和产业链竞争力,第三是货币和产业政策。

他表示,许多国家光伏电站的投资对产品本地化有要求,南非就是典型案例,当地电站需要本土产品,所以在当地建厂;中东、欧美在战略上为了保护新能源发展,对当地企业有补贴政策,对于这类政策首先考虑政府的信用问题,能不能持续兑现承诺,产品在当地生产是不是有竞争力。

对于海外市场,他表示,晶科评价区域公司工作成果时不是看出货量,更多看市占率。晶科在大部分海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以中东为例,晶科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0%。而在美国市场,由于贸易政策变化2022-2023年晶科做得不好,2024年有望实现出货的大幅提升。

面对复杂的海外形势,李仙德强调了 ESG 的重要性—— 未来 ESG 可能会将很多企业淘汰在进入门槛之外,尤其是在欧美市场,ESG 相关能力将成为敲门砖。此外,光伏企业良好的 ESG 表现也将有助于其客户在银行融资。

ESG 涉及环境、社会、管理等多项议题,其中,光伏领域比较受关注的是供应链及碳足迹追溯体系、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全球企业可再生能源倡议)、EP100(Energy Productivity 100,全球能源生产效率提升倡议)等。

李仙德认为,晶科的 ESG 在光伏行业非常领先,也是晶科的优势所在。晶科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美国反规避调查中合规的企业,而之所以要建设山西一体化大基地,除了技术领先、一体化等优势外,最重要的是数字化能力。“数字化交付能让客户看到我们的 ESG 情况,无论是碳足迹,还是供应链追溯体系。”

图 | pexel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 ,作者:郑慧,编辑:韩舒淋,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3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