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新能源汽车

电车出海,会重蹈光伏覆辙么?

深度观察 

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引起轩然大波,为何此时选择发起调查?早在2012年,光伏产业就遭受了类似打击,那么历史会重演吗?

——领读语来自36氪出海分析师
常薇倩
查看「36氪出海·领读」的全部内容 >>

分享: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14日宣布: 欧盟委员会将启动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预计将加征不低于20%的惩罚性关税,目前的关税为10%。

反倾销的贸易大棒并不陌生,2012年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持续了6年,最终的结果是光伏产业掌握了从多晶硅到组装的全链条技术,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10倍,来到了0.4元/度电,欧洲最后的光伏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自2017年起两次申请破产。

2022年中国车企占欧洲市场的份额只有3%,今年上半年的汽车出口中特斯拉更是占了40%,欧洲1200万的汽车销量中80%仍被本土品牌吃掉,为什么要祭出反倾销这一手段呢?

存量不可怕,增量才可怕,毕马威数据显示,近五年欧盟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为58%,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乐观估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60%,中国品牌的份额将占到20%,要知道汽车工业给欧盟贡献了8%的GDP和11.5%的工作岗位,这是刨祖坟了。

与此同时慕尼黑车展里比亚迪、小鹏等中国品牌给欧洲带来的震撼,不亚于1901年慈禧第一次见到奔驰汽车的惊愕,人性化的智能交互和优异的三电系统已经在重新建构欧洲人对于汽车的认知和定义,欧洲的传统汽车品牌靠什么打?依靠大众到现在还弄不明白的语音识别功能?大众斥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可以看做车企中外合作的拐点,中国首次成为了技术输出方。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反倾销调查并不意外,反而在情理之中。

01 开放的中国和撕裂的欧盟

和以往欧盟一致同意对中国光伏征收惩罚性关税不同,这次反倾销调查在启动阶段就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法德两国作为欧盟领头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

因为德国每生产三辆汽车就有一辆要卖给中国,自然不愿意得罪最大的甲方,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就驳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倾销的说法;这次反补贴调查的发起人冯德莱恩是欧洲政坛著名的裸官,素来被看做美国安插在欧盟的棋子,免不了有美国的影子,同时一年在华只有12万销量的法系车企,也有动机推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倾销调查,以保护国内市场份额不被中国车企蚕食。

也就是说,得益于德国车企和中国市场的高度绑定,反补贴调查的结果能否落地还处在观望状态,按照惯例,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周期为13个月,我们有足够多的操作空间。

“中国越是被国外“卡脖子”“技术脱钩”,越是要扩大开放,越是不能闭门造车,”这是摘自《大国锁钥》的话,不止是技术,市场更是如此,强行建立苏联经互会的封闭体系,只会自断脉络,将欧美的资金和技术推向对立面,“以市场换技术”长久适用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自从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长了11万亿。

面对美国实体清单和长臂管辖的极限施压,中国选择了开放,仅有的对镓、锗等资源的出口限制政策,也是应对美国制裁的无奈之举,从数据上看,实际使用外资从2019年的1381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1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的首席执行官就在英国《金融时报》上表示“我们不赞成拆散世界贸易体系,并将继续在中国的投资”。

02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真的有补贴吗?

从海关查询的数据得知,新能源汽车出口享有13%的出口退税,和大部分出口商品别无二致,国务院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也只针对国内消费者,所以答案只能是欧洲车企成本居高不下。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

ID3作为大众主打的新能源车型,欧洲起售价39990欧元,折合成人民币33.8万元,而在中国起步价只要12.59万,欧洲售价是中国的2.6倍。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车平均成本3.2万欧元,欧洲的成本几乎翻了一倍,高达5.6万欧元,哪怕是算上从中国到欧洲的运费和关税,欧洲车企的成本仍然要高上20%,不止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较低,更是核心技术以及对产业链的整合。

电池要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的50%,在电芯、正负极材料、精炼等电池制造环节我国掌握了70%的产量,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尤其随着碳酸锂产能的持续攀升,我国的电池成本更是快速下降,已经达到每千瓦时132美元,估计到2024年成本会降低到每千瓦时100美元,这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于燃油汽车的分水岭。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

国内造车新势力活跃,疯狂内卷之下,座椅加热、真皮内饰、高级音响等原本高档配置被纷纷下放到国产入门级车型上,相比之下,进口车就显得低配高价,18万的凯美瑞连电动座椅都没有,为什么不花同样的价格买个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比亚迪汉呢?

所以说路透社专栏作家克里斯蒂的看法是正确的的“欧盟很难弄清楚那些补贴有害,更高的关税壁垒只会加重国内消费者的负担”。

但是目前的成本优势长期来看无法长久维持,欧洲肯定不会让电池价格长期受制于人,肯定会投入巨额补贴在欧洲本土建立电池生产链条,今年7月份通过的《新电池法案》就旨在建立一套欧盟自己的电池生产——使用——回收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窗口期有限,中国车企出海必须抓紧时间。

03 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

经历了光伏、钢铁的反倾销调查,这次中国车企出海留足了心理预期,在定价上,比亚迪海豹双电机四驱版本为50990欧元,折合人民币40万,比国内贵了整整12万,留足了降价空间,海豹的欧洲售价和特斯拉的Model3接近,直接对标高端品牌。

直接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位锚定在了比较高的位置,卖出了品牌溢价,既避免卷入反倾销调查,又为可能的价格战留足了弹药。

之所以出海就走高端路线,还得益于之前的布局“西欧参加车展推广品牌,东欧投资车厂提高产能”,比亚迪在欧洲线下体验店已经进入了15个国家,开设了超过140家门店,德国科隆的特斯拉体验店也换装上比亚迪的车标,百年汽车租赁公司SIXT计划未来6年向比亚迪订购10万辆新能源汽车。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

巴黎车展已经已经成为了中国车企的卖家秀,“车展上只有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慕尼黑车展上7家中国车企占据了场馆最优越的展位,宝马高官组团包机参加上海车展,一些日本车企的员工甚至用皮尺测量车门开口、前后悬挂等数据,乐观些说,高端品牌的形象已经逐渐渗透并建立。

而且多家车企在积极布局海外产能,在扩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开关税壁垒,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广汽埃安也已经和泰国签订了备忘录,比亚迪的泰国工厂早已经在3月份动工,预计明年投产,产能15万辆,辐射东南市场。

04

新能源汽车上,中国已经占得先机,都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了,欧洲一众汽车豪华品牌,就是抱残守缺,不肯正视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正在逐渐跌落神坛。

中国车企需要积极寻找下一个突破口,手机经历了诺基亚和苹果的时代,下一代手机的核心在于智能,汽车经历了燃油机和电机,智能化也会成为新的风口,而华为的ADS2.0和鸿蒙智能座舱已经走在了前面,更多的可能,需要更多中国车企的探索。

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原标题“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欧盟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中东|土豪攒局的抓手:迪拜展会经济启示录

    既是活跃市场的流量密码,又是一张能够四处行走的城市名片。

    热点

    中东|土豪攒局的抓手:迪拜展会经济启示录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