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医疗健康

踌躇3年终于要递表,微医香港IPO还有新故事可讲吗?

全球新经济新闻 

微医股东阵容包括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
分享:

据路透社报道,微医或最快于本月递交招股申请书,冲击港股“数字医疗第一股”。

综合此前的媒体报道,微医此次IPO或将发售15%-20%的股份,募集资金20-30亿美元(约156-234亿港元),市值有望达150亿美元。

微医原名挂号网,创立于2010年,是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根据去年4月的组织架构调整结果,微医旗下共有微医药、微医疗、微医保、微医械、微医云五大事业群。

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2年以来,微医已完成7轮融资,股东阵容包括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在今年2月完成最新的一轮Pre-IPO融资后,微医的估值达到近70亿美元。

然而,这样一家备受资本青睐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的上市进程却并不顺利。

早在2018年,微医完成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后就宣布要将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三部分业务整合在香港上市,并计划将微医险业务在A股独立上市。

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微医的上市计划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取而代之的是高层变动、业绩盈转亏等消息。

例如,去年4月,友邦保险集团区域原首席执行官蔡强出任微医CFO,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后离职。蔡强加盟微医,一度被市场解读为指导微医IPO工作。

此外,微医曾在2016年宣布已实现盈利。但据报道,实现盈利后,微医又在2016-2018年内累计亏损将近20亿元人民币。

就在微医上市计划一再搁置的期间,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疗股已相继上市。

若此次上市消息为真,没有抢得先机的微医,能否在二级市场讲出新故事?

目前,医药电商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盈利点。但相比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显然缺乏电商基因。

在政策利好下,互联网医院接入医保为微医提供了新的契机。据报道,截至2020年年底,微医旗下已有超28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家已获得医保资质,接入了医保在线支付。但微医能否凭借现有的业务模式实现规模化盈利仍将是个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作者李欣,原文标题“踌躇3年终于要递表,微医香港IPO还有新故事可讲吗?”,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图 | 图虫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