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成立以来便备受关注的激光雷达赛道龙头企业,2024年在全球激光雷达的收入市占率达到了33%,而在L4 Robotaxi市场市占率高达61%!
但这样的激光雷达明星股也备受波折,继2024年初,当市场深陷“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的技术争论时,禾赛科技的市值一度低谷徘徊——激光雷达成本高企、车企搭载意愿低迷,而机器人和乘用车激光雷达赛道在技术路线出现分歧时市场空间不明朗,叠加美国国防部“黑名单”阴云,海外扩张前景蒙尘。
但仅仅半年后,禾赛又实现了在股价上的颠覆性逆袭。
而上一轮估值大涨的启动点就是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到来:2024年三季报,由于盈利能力超预期,股价就开始出现了大幅拉升,而四季报又再次以单季Non-GAAP净利润1.7亿(超指引2000万美元)的大超预期表现,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赛道首家盈利的龙头。
而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 禾赛的股价涨幅相比去年三季报前的上一轮估值大涨启动点已经翻了有4倍!
走向2025年,车企对于智驾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年初比亚迪用一场浩浩荡荡的“智驾平权”拉开帷幕,但小米SU7的智驾事故又给智驾浇了一盆冷水,本质仍然是智驾技术的成熟度不足,但此次事故也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对激光雷达的重视,7月上市的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在这个车端智驾即将迎来爆发的拐点阶段,以及面对未来机器人的星辰大海的空间,海豚君再次关注这个激光雷达赛道的龙头股,而海豚君对禾赛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
1. 禾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2. 禾赛为什么在2024年三季度后实现市值的爆发,禾赛做对了什么?
3. 如何看待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
4. 激光雷达赛道是否强者恒强?禾赛的龙头地位能维持吗?
5. 对于禾赛的投资,还有空间吗?
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 禾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1. 积极踩中需求量快速增长的热门赛道进行布局
从禾赛的创立背景来看:
1)以气体监测设备商“小众赛道”起家:公司2014年创立之初是基于国内雾霾严重的问题,立足激光光谱分析技术,开发PM2.5 污染地图云监测节点,所以定位是“气体监测设备商“,但激光气体分析行业仍是一个小众赛道,市场规模太小(据QYR,全球激光气体分析仪市场规模约为5.45 亿美元,且2025~2031 年预期CAGR 仅为4.7%)。
2)2016年开始正式切换到“激光雷达”赛道:而后,禾赛早在2016年看到了智能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等更为广阔的赛道,而这两个赛道都对需要激光雷达作为“人眼”实现外部感知(虽然目前这两个赛道对以摄像头为主的纯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仍然存在分歧)。
禾赛于2016推出首台国产高性能雷达Pandar 32正式布局激光雷达赛道,而在2016年-2020年相继推出的几款Pandar以及QT/XT系列产品,都是为Robotaxi以及机器人(如工厂叉车/无人配送领域)两个场景服务。
a. 激光雷达率先出货L4 Robotaxi场景:但在2020-2021年,Pandar系列成为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意味着公司首次踩中了L4 Robotaxi热火的机会,在2021年实现了硬件收入端70%的增长。
但从供给端来看,Pandar系列由于是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构造,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而言就是贵,量产难,且容易坏:
① 成本高昂以及量产难:Pandar系列的平均ASP在10万元左右,主要由于结构复杂集成度低,以及装配工艺繁琐,导致的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
而复杂结构导致生产流程长,难以实现大规模快速量产。
② 机械部件结构寿命短,容易坏:受制于构造,机械式雷达寿命普遍较短,且容易坏;
而从下游需求端来看,Pandar系列的主要应用场景仍然是Robotaxi,主要出货客户包括美国的Zoox, Aurora, Auto X等,以及中国的萝卜快跑,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在2020-2021年,这些玩家都是以L4高阶自动驾驶直接起步,但受制于传统的规则式算法的固有缺陷,即使使用机械式激光雷达进补充3D建模时算法端的不足,但商业模式跑通困难度仍然很大(规则式算法扩展性弱,再加上原先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成本高昂),Robotaxi下游需求端在L4跃进式算法路线下很难实现大幅爆发式增长。
b. 再次推出AT/FT/QT系列进入乘用车ADAS智驾赛道:
在L4 Robotaxi需求受限时,禾赛于2021年再次推出AT系列,对需求量更大,市场更广阔,且用户对于智驾需求逐步提升的乘用车智驾赛道进行布局,而首个AT系列产品AT128在2022年开始实现量产出货。
1)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
由于在下游需求端车企对于智驾的竞争逐步加大,以及目前采用渐进式路线的乘用车车企(以特斯拉,华为,新势力带领),在技术路线上通过采用以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路线,相比跃进式路线为主的L4玩家(Waymo, 萝卜快跑等)真正跑通高阶智能驾驶(L4-L5)的可能性更大。
而在电动化创新已接近终结,车企围绕智能化的竞争也开始兴起,而继特斯拉在业绩会中明确提及智能汽车才是未来,不带高阶智能化的汽车就像翻盖手机的变体,终将会被智能汽车(对标iphone)一样淘汰,所以车企围绕高阶智能的竞争是大势所趋,并且这个拐点已经不远。
虽然车企在智驾技术路线上仍尚未呈现收敛状态(车企基本都已经向端到端路线实现切换,但仍分为纯视觉(以小鹏,特斯拉为代表)和激光雷达两大流派),但随着激光雷达的成本逐步下沉,部分车企即使智驾技术处于领先状态,仍然搭载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如华为/理想)。
2) 从禾赛的供给端来看:
禾赛通过对车企提供半固态激光雷达AT系列(详细产品信息见后文总结),在成本端就实现了相比固态激光雷达Pandar的大幅降低,且成本还在逐年下滑,更能兼顾下游车企对于性能和成本的双重需求,从而实现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的大幅提升。
2022年量产了面向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之后,ADAS成为了禾赛激光雷达出货的主力军,到2024年ADAS雷达占到总激光雷达出货量比例达到91%,而在收入端ADAS激光雷达占整体雷达收入的比例达到68%,主要由AT128的出货所带动。
在2025年,禾赛指引总激光雷达出货量为120-150万台,而其中100-130万颗是ADAS激光雷达的出货。
而这个指引也意味着,在今年的ADAS激光雷达领域出货量方面,禾赛继续实现了同比120%-186%的增速, 而ADAS出货的主力选手也从AT128切换到了2025年一季度开始量产且价格更低的ATX。
c. 继续推出JT系列,布局机器人领域
2025年1月,禾赛又继续推出JT系列JT16和JT128,布局机器人领域。而目前JT系列的主要仍应用于追觅智能割草机器人与Agtonomy无人农业作业车为主(以JT16出货为主), 还尚未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更广阔的赛道。
但禾赛对泛机器人领域2025年的出货量指引为20万台,出货量同比增速达到了340%,有望成为禾赛继ADAS乘用车雷达后下一个增长点,带来更广阔的对机器人赛道的应用场景想象空间。
小结:
所以由此看出,禾赛的激光雷达布局相对完善,公司善于踩中热门赛道实现产品切换。初期用Pandar系列布局L4 Robotaxi赛道,后在该赛道遇冷后,又迎合了乘用车赛道对激光雷达高增趋势,用AT系列布局乘用车ADAS赛道(2025年主要出货产品为ATX),在2024-2025年实现了快速放量。
而公司在泛机器人领域又推出的JT系列,目前主要订单仍以割草机为主,但仍然带来了对2025年收入/出货量的高增(海豚君预计2025年Robotics收入能实现翻倍增长), 而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应用场景还尚待解锁阶段。
2. 公司在三个大赛道产品布局相对完善,ADAS赛道成功绑定大客户带来高增
① 在目前为公司贡献主要收入的ADAS乘用车激光雷达板块:公司ADAS雷达产品包括AT/ET/FT系列,其中AT系列是公司主力出货产品,ET系列主要用于车内(安装与挡风玻璃内测,主要兼顾美观性),FT系列由于目前受制于Flash纯固态方案成熟度不高,对于精度和探测距离都较低,主要用作于补盲雷达。
而从公司主力出货的AT系列来看,2024年出货主要以AT128为主,而在2025年之后,公司新一代ATX实现了性能的再次提升,体积的缩小,与价格的继续下沉,成为AT系列出货主力(海豚君预计2025年ATX/AT128占比为3:1,在2026年之后AT128不再出货)。
而从公司自己发布的对于乘用车ADAS的方案来看,公司之后希望以低价格+高性能两个版本实现出货(ATX主打L2+级市场,AT1440主打L4级市场),同时希望高阶智驾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显著提升(仍然待验证,目前L2+级智驾方案基本搭载一颗为主)。
而从2024年禾赛ADAS雷达的下游客户来看,其中前三大出货客户以理想,小米,零跑为主,出货量占ADAS出货量比例达到93%,禾赛乘用车赛道通过绑定大客户实现了出货量的快速增长。
② 在机器人领域:
禾赛的主要产品为XJ和JT系列,其中XT系列是公司2020年10月推出的产品,但由于线束较低,机械式激光雷达探测精度和距离也相对有限,所以定位主要为面向配送机器人和地图测绘市场的旗舰产品,适用于自动化仓储、物流、机器人、测绘以及低速至中速自动驾驶场景。
而公司在2025年1月发布JT系列,专为机器人和工业应用设计了微型三维激光雷达,该系列体积小巧、重量轻,便于在各种机器人应用中安装和隐藏,目前割草机器人领域先行,后续有向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AMR物流/配送机器人等场景扩展的打算。
而JT系列也是禾赛Robotics主力出货产品,目前已斩获10万台以上订单(主要用于追觅割草机),同时也获得了Agtonomy的订单,主要应用无人农业车辆, JT系列是2025年Robotics出货量的主要增量来源。
③ 而在Robotaxi领域:
禾赛面向Robotaxi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Pandar系列和QT系列,主要产品为Pandar128(主要用于L4 Robotaxi)和QT128 (无人小巴),而2024年9月又继续拓展了OT128,目前下游Robotaxi的应用仍然受制于技术成熟度问题,扩展性仍然较弱。
而国内的L4 Robotaxi厂商也从之前价格贵,使用寿命短的Pandar系列切换到更便宜,性能更好的AT系列(如萝卜快跑/小马智行都搭载了4颗AT128系列雷达),所以该收入板块目前带来的收入/出货量增速都相对有限。
二. 禾赛为什么在2024年三季度后实现市值的爆发,禾赛做对了什么?
所以从上述分析来看,禾赛在2024年三季度后市值的爆发,直观是由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快速增长所带动,以及2025年120-150台的指引隐含的ADAS雷达出货量持续保持高增趋势+机器人端JT系列出货带来的新增量。
而对于目前禾赛收入的主要来源乘用车ADAS系列,由于下游车企的竞争极度内卷,所以对于成本的压力很大,所以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基本可以归结为:需要同时兼顾高性能与低成本。
而禾赛的AT系列实现了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核心原因也正是由于满足了这两点需求:
① 踩对技术路线,AT系列产品相比竞品性能更强:
在说技术路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赛道的主要玩家和其市占率情况:
国内激光雷达的主要玩家其实也就4家:禾赛,速腾,华为,图达通。目前激光雷达的市场集中度极高。
而由于华为目前激光雷达的主要客户都是在智选车模式和HI模式下的客户(软硬一体智能化的打包出货),除此之外基本并无向外供货,而图达通的激光雷达基本专供蔚来(波长1550nm方案成本较高),所以在国内ADAS激光雷达第三方市场赛道,实际的竞争其实聚焦在龙一禾赛与龙二速腾的竞争。
在从2024年1月,速腾的激光雷达出货量市占率还处于反超禾赛的状态,但后续禾赛在国内ADAS激光雷达的市占率不断提升,在2024年7月开始就实现了对速腾的反超,而在2025年一季度ATX出货之后,禾赛从出货量来看,也成功登顶国内ADAS激光雷达的龙一地位。
从下游客户来看,速腾市占率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大客户:华为和小鹏,华为已经逐步切换成自研的激光雷达路线,而小鹏也开始切换了纯视觉方案,导致的这两大客户订单量的丢失。
而从两家2025年ADAS雷达的主力出货产品性能对比来看:
速腾MX与禾赛ATX的价格基本持平,都在200美元左右,而在产品的实际性能上(衡量激光雷达主要参数为测距能力与点云质量—3D建模的精细程度),禾赛稍超速腾。
目前来看ATX的最大测距会更远,同时点云率和规整性可能相对MX会相对更好(由于禾赛all in初始成本更高,但实际性能更强的转镜路线),所以在2025年获得车企的定点数会更多,目前看来禾赛的ATX采用的转镜式技术路线的实际表现上会更胜一筹。
再从两家的技术路线比较来看,目前的激光雷达技术端尚未呈现收敛状态:
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分类相对比较复杂,在测距原理上目前主流激光雷达以TOF为主,而TOF测距的原理如下:
激光雷达通过主动发射激光脉冲,激光遇到目标物体后反射回接收端。系统通过测量激光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飞行时间法,TOF),结合光速,即可精确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同时激光雷达不断地扫描环境,最终获取三维点云,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精度感知。
而目前市场上对于激光雷达的划分方式主要以扫描方式进行划分:目前禾赛在扫描模块主要采用的是一维转镜方案,而速腾仍然采用的是MEMS方案。
禾赛在ADAS激光雷达上all in VCSEL(发射模块)+半固态转镜式方案(扫描模块),目前看来在价格持平状态下性能相对更强:
禾赛在ADAS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上一直all in VCSEL+半固态转镜方案,虽然初期在成本上并没有速腾使用的EEL+半固态MEMS方案有优势(当时更成熟的方案,降本路径更清晰,著需要精简EEL激光器数量),所以速腾也一直采用低价战略抢占ADAS的市场份额(速腾的毛利率和ADAS激光雷达的价格相比禾赛更低)。
但禾赛采用的VCSEL+一维转镜式方案,因为每一线激光都需要真实对应一颗激光器,而在早期元器件分离状态下成本相比更成熟的EEL+MEMS方案更高,但后其凭借芯片化架构迭代+集成度提高,同样也实现了大幅降本,所以最后两家主力的ATX/MX产品上,实现了几乎相同的定价,但ATX整体性能上还要略胜一筹(最远测距距离,点云规整度和密度-对应的3D建模的精度更强),所以目前看来禾赛采用的VCSEL+一维转镜方案更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
也因此,速腾也在M1到M3产品的迭代下,从MEMS方案切换到了转镜方案,但技术一致性目前看来相比禾赛更弱,禾赛目前的技术路线在点云规整度和算法适配性上可能更强(如夜间和极端场景处理能力更强)。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激光雷达赛道的技术方案仍然尚未呈现收敛趋势,仍有可能随时发生技术路线的切换,所以站在目前的维度判断谁是最终的赢家还为时过早。
② 通过芯片化和集成度提高实现大幅降本:
从目前禾赛的激光雷达均价来看,目前ATX价格报价仅200美元左右(1400元),已经相比2022年刚推出时的AT128系列价格(5000元左右)降幅达74%,同时也大幅低于AT128元350美元(约2500元)的报价,但在整体性能上(测距能力和点云率上),几乎和AT128系列持平(测距能力更远,但点云率ATX略逊于AT128系列)。
而在体积和重量上,与AT128相比,ATX系列体积缩小了60%,重量减轻了50%左右,成为了更具备成本,美观度,和性能的选择,截至2025年2 月,已获得11 家车企的设计订单。
而激光雷达价格下降的核心在于,公司用芯片化+高集成度实现了大幅降本:
在激光雷达的成本结构中,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光电系统占激光雷达整机成本约70%,由激光发射模组、激光接收模组、测时模组(TDC/ADC)、控制模组四部分构成,其中激光收发模组成本占比更高,占激光雷达整机成本约60%,是激光雷达最核心的部件。
而禾赛采用了芯片化设计,将原先数量众多、结构庞大的激光器控制电路、信号采集转化电路、波形处理电路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逐步集成到几片小巧的芯片上,通过芯片实现对于上百个激光发射/接收通道的高质量控制和运算。禾赛已经实现了激光发射芯片VCSEL、激光接收芯片SPAD 及控制芯片ASIC 的自研及生产。
由于结构简化,装备步骤更少,光学校准更具整体性,集成度也更高,所以实现了从分立式激光雷达向集成式激光雷达的进化,由此带来了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
同时芯片化的设计也使激光雷达实现““摩尔定律”:每18-24 个月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也因此,禾赛的激光雷达能实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的优势。
头图 | 禾赛科技官网
本文来自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近期发布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