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2022年,3D打印机也只有爱好者,没有消费者。”科技博主何同学曾如此感叹3D打印机行业的发展。
但今天,情形已然不同。
在国内,无论是去年大火的网红玩具萝卜刀(最破圈的3D打印品),还是越来越多的3D打印农场主(指通过集中运营大量3D打印机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个人、团队或企业)的出现,都让3D打印机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都会在大促节点列出3D打印机品类热销榜单,小米更是发售了仅卖1999元的入门级产品。
在海外,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也是迎来一波出货小高潮。不仅近几年来3D打印的谷歌搜索热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亚马逊上该类产品的销售总额也实现连续上涨。其中,中国品牌通过卷技术、卷产品和卷价格,超越此前引领市场的欧美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据市场分析机构CONTEXT的数据,2023年,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9%,其中高达94%由中国供应商完成。
正如一位从业者的感慨:“原来市场上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企业,突然之间多了好多同行,不仅有大厂入局,还有大量初创企业出现。”
随着设备操作的智能化和简单化,3D打印机行业整体迎来一个新的跨越期。从极客、创客等小众消费群体走入大众市场,消费级3D打印机究竟离实现“可能的腾飞”还有多远距离?各个厂商是如何将3D打印机变得更加消费化,又是如何推动赛道拓圈的?
01.时隔十年再度走红,出货量一年暴涨近90%
3D打印被视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相较于“减材制造技术”的传统制造,3D打印的“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的特点,无需任何模具就可根据电脑图纸直接生成产品,不仅能小批量、定制化地快速完成生产,还能打印出一些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型。
注:增材制造: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减材制造:通过切削等机械加工方式对材料去除从而成形的“减”材制造。
大致在2013年前后,3D打印机就曾在国内掀起过一波热潮,更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并列为三大风口行业。当时,大批创业者争相入局,资本也不断流入。“赛道参与者,既有跨境电商从业者,也有具备科技背景的创业者,利用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和跨境出海势能推广这一新兴硬件产品。”行业人士David表示。
然而,热潮很快就褪去。早期,近万元的产品单价、需要专业画图建模能力的高使用门槛、打印速度和品质不够理想的产品性能,都使得3D打印机未能获得市场的持续关注。一些曾在消费市场上风靡一时的3D打印体验店纷纷倒闭,而资本市场上的3D打印机概念股也从暴涨到趋于平淡。
也是在这种蛰伏中,从早期存活下来的玩家以及新加入的玩家,埋头于技术和产品的迭代,纷纷推出更加消费化的产品,使得3D打印机赛道在几年后迎来二次蹿红,且这一次是真正的市场突破。
根据数据机构KBV Research的报告,2022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达到25.03亿美元,到2028年预计达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9.2%。与此同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3D打印机出口量为352.5万台,同比增长了87.7%。
注: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主要供给国内,而消费级3D打印设备主要销往国外。
多家中国的头部厂商年营收已闯过10亿元大关,诸多中小厂也实现年收入过亿元目标。一批新兴跨境上市企业或将在3D打印机行业诞生——今年,创想三维已进入IPO辅导,智能派也传出计划未来3-5年内上市的消息……
行业的欣欣向荣,不仅吸引了一众初创企业入局,也吸引了小米、安克等大公司跨界下场。而对于后者来说,到底将3D打印看作业务增长的诸多选择之一,还是当成战略性机会,也直接影响着他们能给行业带来的冲击程度。
真正影响范围较大的一个事件或许要追溯到一家名为“拓竹”的新锐企业的诞生。2022年,其第一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高速多色3D打印机的上市,就像一枚炸弹,瞬间在行业里引起轰动,拿下多个平台的品类第一。拓竹科技CEO陶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3D打印机的实际使用体验更接近于公众想象中的‘一眨眼就能满足所有需求的魔盒’。”
“从技术突破上看,拓竹将消费级产品拉到接近工业级产品的水平,也带动了大家纷纷将高速产品消费化,整个行业的水平很快就触碰到了一个合格消费品的边缘。”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
David也指出,随着更多新玩家入局,加速了技术的迭代更新,带动竞争方向从原先的侧重设备本身转向侧重生态层面。“行业格局将会越来越向头部集中,争夺市场份额的战斗自此打响。”
行业资深玩家创想三维(CREALITY)去年就焕新升级了品牌,正式以“全球消费级3D打印生态领创者”作为战略定位。创想三维全球品牌市场负责人韩宗波解释,单纯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带来的企业增长,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建构整个行业生态则能形成企业长期增长点。一则可以激发原有用户群体的创作热情,二则让3D打印机有更强的拓展性,包括应用场景和人群。
“我们希望以3D打印生态为核心,形成消费级3D打印的生态圈,延伸到产业链上中下游,包含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硬件,中游的各技术类型的3D打印设备,和下游的各类应用领域。”韩宗波表示。
另一个头部玩家纵维立方(ANYCUBIC)同样不局限于“打印设备”这一竞争点,而是力图打造出一个“3D打印生态”和“解决方案大全”。上游,纵维立方目前已经将研发创新的精力投诸打印基材之上,建立自有的耗材产品线,力图在材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下游,纵维立方也早已开始布局3D打印的客户端服务体系,如APP、切片软件、资料库、视频教程等都已经形成规模。
随着行业竞争方向的改变,以及专注于消费级3D打印机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入行门槛逐步垒高。David表示,在3D打印机产品力和用户期待都在提升的情况下,新入行的玩家必须找准细分赛道进行差异化竞争才有出路。
可以说,在消费级3D打印机这个百亿级规模的赛道中,无论是新玩家的涌入,还是头部厂商加速生态布局,都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02.市场拓圈:产品技术向上,使用门槛向下,场景化营销加持
过往,市面上大多消费级3D打印机的价格动辄大几千甚至上万元,高昂的价格阻拦着普通消费者入手。如今,“千元机”已经有了很多选择。
打开Amazon Best Sellers 3D printer榜单,能看到前20名几乎被中国厂商包揽,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智能派、闪铸和启迪科技等品牌的多款产品均榜上有名。其中,不乏售价在100美元至200美元的产品。
这背后是消费级3D打印机厂商持续进行价格战的结果。一些厂商通过下探产品价格底线,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鲇鱼效应般带动着行业降低成本。不过,另一方面,从供应链成本来说,很难再有新玩家单纯通过走性价比路线切入市场,出现的更多是走品牌路线的玩家。
来自创想三维的Enter 3是其全球畅销的产品之一,被用户称为“入门级的经典产品”,价格仅为169美元。“我们产品分了好几个层级,希望通过更有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让更多用户能体验到3D打印技术,但像专业级和旗舰级重点产品,是不会卷入价格竞争的。”韩宗波表示,“虽然我们是被动卷入价格战,但基于出货规模的庞大,仍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智能派(ELEGOO)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优秀集成商,与他们深度合作研发以及定制关键组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速度,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智能派科技副总经理陈波曾如此解释智能派产品享有行业“价格杀手”之称的原因。
性价比或许只是3D打印机产品走入大众消费市场利器之一。韩宗波表示,3D打印机消费化的关键还在于,技术往专业级方向提升,而使用门槛往“小白”方向降低。具体来说,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要同时满足产品的稳定性和打印精度;为适应更多的打印场景,产品应能使用更多样的耗材;以及将更多的AI、算法等新技术运用至3D打印,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这也正是目前行业发生的新变化:技术的改进让3D打印机的易用性和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又快又好”变成了现实。
首先是“快”。越来越多中国厂商应用高速3D打印开源方案,将机器原有的Marlin固件改变成Klipper固件,从而达到打印速度600mm/s左右。Klipper固件振动补偿及压力推进补偿算法提升了打印速度,让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相比过去快了5倍到10倍。
同时,更多消费级3D打印机支持AI智能、高级校准和多色打印,各厂商也陆续推出集3D模型资源库、远程打印和实时监控于一身的APP,既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也增强了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便利性。因而,普通消费者更认同3D打印机的产品价值,消费群体从原本的极客、创客一族拓展至更广泛的群体。 David指出:“早期的消费用户可能不具备建模和DIY能力,但又比普通人群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接受时代变革。他们听过3D打印机,认为能利用它来提升效率,就会去购买”。
实际上,企业推出创新产品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间往往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拓展大众用户,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成败。而为产品开发更为丰富的用户使用场景,正是从小众群体向大众群体破圈的第一步。
像创想三维目前就将产品应用场景分为三种:生活场景、工业场景和教育场景。生活场景里包括极客玩家打印手办公仔、养宠人士打印宠物用品、普通大众打印鞋子、灯罩等家庭生活用品……这都会给3D打印机塑造出一种生活必备工具的形象。
David则表示,产品使用场景还能运用至营销方面,给用户带来有价值的信息点。同时,根据营销带来的实际数据表征,还可以进行营销内容的不断迭代。比如,投放一批场景化内容营销后,得到效果数据,待下一个投放阶段,再根据这些数据反馈对有效的场景进行延展。
“我们曾帮助3D打印机厂商,利用小店店主做鞋模、技术宅做房屋的设计,以及把3D打印机变成家庭娱乐体验和智慧中心等使用场景进行营销,从而将产品本身的硬科技属性延伸至可玩性的呈现。”DTC出海品牌加速器Next2Market合伙人佐潇称,通过展现使用场景进行内容营销,可以帮助品牌在覆盖现有用户的基础上,触达更多潜在的兴趣群体。
一站式出海数字营销服务商WEZO维卓也向亿邦动力分享3D打印机的营销策略经验。其相关负责人谈到,3D打印机对于C端市场还是小众消费领域,认知度不高,因此,品牌可以通过教育性内容降低用户对3D打印机“门槛高、操作难度大”的刻板印象。同时,品牌需要利用好社交媒体来撬动更广阔的目标用户,比如策划个性化内容,发布高质量的视觉内容和故事性视频,以增强用户的情感联结;建立品牌社区,激发用户形成UGC内容等。
03.消费级市场与专业级市场走向融合,探索to B应用场景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或许取决于其生产力的提升。
曾经,3D打印机技术的渗透是先由工业级运用,再到专业级应用,最后到消费级应用。但如今,在3D打印机市场中,消费级、专业级与工业级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且一个趋势是,消费级市场正在吞噬专业级市场,并应用于工业领域。
注:专业级3D打印机主要面向专业用户,如设计师、工程师、制造企业等,为其提供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产品解决方案。
“消费级企业早期的标杆是偏To B的,但随着市场的拓展,年出货量近四百万台,消费级市场已深深影响专业级市场的走向,使得专业级设备厂商不得不进行重组和转型。”David判断,再过几年,消费级市场和专业级市场将会走向融合。
他指出,从实际角度来看,处在工业级和消费级中间的夹层市场(即专业级市场)是比较尴尬的。做生产类工作,专业级产品没有以生产为导向的设备来得高效且有量产的经济性;若追求性能和最新的技术,专业级产品又不如消费级产品的反应那么快。因而,未来,3D打印机市场将会变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提升生产效率为目的,另一种则是以原型打样为目的。其中,原型打样不仅是面向企业,也面向个人消费者。
眼下,除了C端生意,消费级3D打印机厂商迈向To B端的脚步也不慢。
韩宗波向亿邦动力表示,在B端生产中,消费级3D打印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打印效率接近工业级,而成本更低,多台并行运行的消费级3D打印机在吞吐量和零件成本方面都会优于一台工业打印机。消费级3D打印机产品已经逐渐进入生产场景,作为传统生产工具的有效补充,如定制化的小批量生产。像在工业领域,创想三维已经进入了文旅文博、医疗齿科、航空航天等行业。
峰瑞资本副总裁颜黔杭也在一份报告中提及,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和牙科领域,被应用得尤为广泛。这两个都是典型的高附加值、高客单价行业,3D打印技术能够助力其提高产品成型的效率。比如,航空航天在轻量化、复杂结构的一次成型、节省材料以及灵活验证迭代等方面的制造需求,跟3D打印的属性非常契合。
历经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的浮浮沉沉,韩宗波最近也明显感受到市场的新变化,即国内市场开始起势:一是3D打印机的普及率变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到这个产品;二是3D打印农场的兴起带动了规模化的采购热潮。3D打印农场主通常利用几十台甚至上百台3D打印机,同时生产打印各种产品。
而针对3D打印农场主,创想三维会推出针对相应场景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并提供专属的服务。比如,去年,创想三维就启动了3D打印“农场主”扶持计划,为其提供设备、耗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创想三维从成立之初就定下3D打印的产业布道者这一使命,我们希望整个行业一起携手努力,为3D打印的产业普及做一些贡献。”韩宗波说。
按照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曲线”理论,创新的扩散大多从极少数人开始,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被人认可,最终成为全民参与。目前,3D打印机的消费化已如同被点燃的火苗,到达了临界时刻,受众群体从专业爱好者扩展至大众消费者。同时,许多从业者相信,3D打印机将成为大众生产力的新形式,很可能如无人机市场一样诞生来自中国的独角兽企业。
头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作者:周昕怡,编辑:何洋,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4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