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能源法——简称GEG或“暖气法”——也许是在刚刚过去的德国大选中被提及最多次数的关键字。而围绕这一备受争议的环保法案的激烈争论,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德国大选的最终结果。
主张废除这一法案的德国基民盟(CDU)党魁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在今年2月的大选中取得胜利后,开始履行他的竞选承诺。在与德国社民党(SPD)为时两个月的组阁谈判中,CDU坚持推翻这项仅仅实行了一年、受到以绿党为代表的环保阵营支持、却在德国经济与社会各界引发了诸多反对声音的法案。
4月30日,SPD宣布正式通过了与CDU/CSU的联合执政纲领协议,为一周后默茨正式宣誓就职铺平了道路。而在这份长达144页的施政纲领的第24页明确地写道:“我们将会废除暖气法。”

为什么这项看似无关紧要的法案,竟会受到德国各界如此之大的关注?对中国热泵企业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
GEG法案的前世今生
德国新建筑能源法(德语Gebäudeenergiegesetz,缩写GEG)是一项由默克尔政府于2020年起草,在绿党的大力推动下于2023年4月顺利通过、从2024年1月起开始生效的联邦法案。
GEG的目标是在德国建筑行业推行一套全新的国家能源标准,以实现德国的气候保护目标:在2030年以前减少65%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
这项新法案的核心内容是:自从2024年1月起,德国所有新建住房的供暖系统必须达到65%以上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燃油和天然气锅炉供暖系统,都将无法满足新的环保标准。GEG同时规定,现有住房如需更换旧暖气,也必须逐步替换为满足新环保标准的系统。

安装独立的家庭热泵系统(household heat pump)和接入区域供热网络(district heating),被GEG法案视为满足65%可再生能源标准的现有解决方案。由于热泵系统相比传统的燃油和天然气供暖系统价格更为昂贵,房屋业主主动参与替换的积极性不高 ,德国政府又配合GEG出台了一揽子相对应的BEG补贴政策(德语Bundesförderung für effiziente Gebäude,缩写BEG),以鼓励业主对现有暖气系统进行更换。
取决于住房面积和热泵技术路线,在德国购置并安装一台热泵的成本约在2万至4万欧元区间。而在BEG补贴下,业主可以申请占热泵购置和安装费用最低30%、最高70%的国家补贴,直至21.000欧元封顶。而补贴不足的部分,新法律又允许以房租上涨的方式变相转移给租客。这意味着,BEG补贴能够为大多数德国业主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则并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尽管市场中存在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供暖系统,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基于液化氢的家用系统,但对普通住宅而言,这些解决方案的实际成本都过于昂贵。GEG法案出台后,绝大部分新建住宅项目都被迫转向独立热泵或区域供热,以满足环保合规要求。这进一步推高了德国新房建设的成本,尤其是位于区域供热网络之外的地区。
随着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货膨胀,上涨的房价开始愈发引起德国民众的不满,特别是并不拥有房产的中低收入人群。尽管并不是房价上涨的唯一原因,GEG法案被指责加剧了这一进程,并且只让高收入人群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慷慨的BEG补贴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又加重了原本就已捉襟见拙的德国联邦财政负担。来自社会、政治、经济各界的各种不同声音,最终让GEG法案的命运成为了左右2025德国大选的一项焦点议题。
德国热泵行业迎来井喷
GEG法案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热泵行业。
受到GEG强制标准和BEG国家补贴的双重刺激,德国家庭热泵市场呈现井喷之势。自2020年起,新装机容量一路飙升,在2023年即新法案生效的前一年更是突破了35万台大关。市场规模也从GEG颁布前几乎为零的状态,猛增至73亿欧元,一跃成为为欧洲最大的热泵市场。
德国最大的供热制冷设备制造商Viessmann集团则在市场最高点以17倍EBITDA的估值、作价120亿欧元将旗下的热泵业务整体出售给了美国竞争对手Carrier集团。

形势在2024年急转直下。德国政治社会各界反对GEG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红绿灯执政联盟挑战者的默茨更是以废除“暖气法”作为重要的竞选口号之一。受政策高度不确定性的影响,外加德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不景气,房屋业主和房地产开发商进入观望情绪。2024全年,德国热泵市场销量较2023年下跌超过46%,几乎腰斩。
随着德国大选的尘埃落定,CDU与SPD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谈判后终于完成组阁,GEG也将面临被终止的命运。默茨领导下的新一届德国政府将不再强制安装环保供暖系统,而会采取其他更加灵活的政策如CO2交易机制改革等手段,促进德国2030减排目标的达成。
中国企业的机会
对热泵行业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伴随GEG诞生的BEG国家补贴项目将会在2025年继续生效。新一届德国政府领导下的联邦财政部于3月底通过了年度财政预算,为BEG项目锁定了12.2亿欧元的补贴资金,解除了整个行业的疑虑。
而在经历了过去五年的市场教育之后,德国消费者对家用热泵的认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德国政府推行能源改革的方针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选择用热泵供暖系统取代传统锅炉,将会是越来越多德国消费者的选择。
市场预计今年2、3季度,德国将会迎来新一轮热泵安装高峰。
相比1-2万欧元就可以搞定的传统燃油或天然气锅炉,热泵系统的购置与安装成本翻了两三倍,几乎是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德国的售价。尽管可以申请BEG补贴,这对业主而言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作为一件高单价的耐用家电,德国用户使用热泵的绝大部分场景是漫长冬季的采暖。因此,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带来极大的烦恼,业主面临着较高的决策成本。这对热泵产品的品牌口碑、质量、售后维修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其结果就是,德国热泵市场主要被欧洲本土巨头占据。传统热泵厂家包括瑞典NIBE集团,Carrier旗下的Viessmann,德国家族企业Stiebel Eltron等等。大型综合集团如德国Bosch、燃气巨头Vaillant等麾下也都拥有一系列高度成熟的热泵产品线。
已经在欧洲深耕多年的大金、三星、三菱、LG等日韩品牌,也都在德国建立起了家庭热泵销售和服务体系,并在过去几年的热潮中积极扩大着市场份额。
在中国企业里,格力或许是在欧洲热泵市场走的最远的本土品牌。据格力德国相关负责人介绍,格力在德国市场每年的热泵销量接近2万台,在全欧洲约有近10万台的出货量。
由于热泵与空调在技术层面上拥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其他家电巨头如美的、海尔等也拥有成熟的热泵产品线。不过,这两家巨头在德国市场的自主品牌拓展似乎略显迟缓。与德国渊源颇深的海尔,在德国市场高度依靠渠道经销商开展热泵销售。美的旗下的 Midea Building Tech(MBT)空调事业群更多关注大型商用热泵项目,其德国家庭热泵系统业务更多围绕2016年收购的意大利品牌Clivet开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这场游戏中的缺席。事实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热泵设备生产国,拥有全球超过40%的热泵制造产能。在一些热泵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上,中国供应商也占据着可观的市场份额。例如空气压缩机领域,就几乎被中国工厂垄断。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来自中国的热泵产品和零部件已经占据了整个欧洲市场的约20%。很遗憾的是,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在中国品牌的知名度上,也没有体现在最终的利润分配上。在德国市场,一套热泵系统硬件部分的价值,往往只占到最终零售价格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许多中国热泵厂家与欧洲品牌已经存在多年的OEM、ODM等业务合作模式。但鉴于热泵产品的独特门槛,海外渠道、安装、售后环节均需要较大的投入,大多数中国热泵厂商还是止步于产品制造环节。
另一些中国选手则抱有更大的野心。在2024德国柏林IFA家电与电子消费品展上,海信发布了其针对欧洲市场研发的新一代空气热泵产品Hi-Therma ATW R290系列,主打在欧洲低温环境下的出色制暖性能——而这往往是亚洲热泵品牌的一大短板。

而在今年3月闭幕的法兰克福ISH暖通展上,我们也看到30多家中国出海热泵企业摆出了展位,其中不乏首次前往德国参加ISH的年轻品牌。彼时,企业家们对于德国热泵市场的走势判断,还抱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亦有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新一届德国政府大幅削减BEG补贴,中国热泵品牌将会拥有更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创业者们也开始加入这一战局。据道欧洲了解,某新势力的德国能源业务团队就在去年底集体离职创业,创办了一家专攻德国市场的热泵品牌。而与传统硬件制造商不同的是,这家初创科技企业把焦点放在了家庭能源管理软件系统上。
德国的热泵行业能否在这个夏天被重新点燃,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来自中国的出海选手们又能否抓住机遇,在门槛最高的欧洲国家里杀出一片天地?市场很快将会给出答案。
头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道欧洲,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加入 Let’s 出海欧洲社群
36氪出海持续关注欧洲市场机遇,并推出“出海欧洲社群”,帮助企业了解出海欧洲相关信息并创建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诚挚邀请对欧洲市场感兴趣的出海企业加入社群,在未来参与交流活动并与我们互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申请加入。
近期发布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点击此处链接,填写表单,获取 KrASIA 刊例文件。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