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与几年前相比,如今出海东南亚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深入当地,不仅在产品和服务上适应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用户习惯,而且越来越多地雇佣东南亚员工,重视本地化团队的搭建。
那么,东南亚的人才有何优势?中国出海企业在东南亚的招聘面临什么样的痛点?东南亚未来的招聘市场和办公环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Glints 作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招聘生态平台,深耕东南亚招聘本地化十年,帮助5万多家企业在东南亚完成本地招聘,包括帮助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建立当地团队。Glints 的创始人兼 CEO 杨贺翔(Oswald Yeo)为我们带来以下的洞察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出海企业更好地了解东南亚的人才生态。
为什么需要在东南亚招聘本地人才?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搭建东南亚团队、实现本地化运营是取得出海成功的关键一步。东南亚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由多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想要理解、融入,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我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到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去,也会需要很多时间来习惯的,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会是比较大的运营挑战。
因此,组建本地团队非常必要,因为只有本地人最懂本地的市场和文化,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开展业务。
此外,东南亚本地人才在拓展区域市场上更有优势。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才联系紧密,新加坡有很多的留学生来自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盟国家。在新加坡读书以后,还会选择去欧美的发达国家继续深造。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去美国留学,也有不少来自东盟的同学,大家留学以后又回到了新加坡和东盟国家继续工作,大家都彼此熟知市场,互相帮助。
东南亚人才的年轻化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年轻化意味着他们具备活力和学习能力。以印尼为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大概为30岁,这是是兼具活力和经验的年龄。另外,印尼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大概四万五千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中国出海企业对东南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两种。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在东南亚布局业务、寻求增长,并将东南亚地区作为跳板,打入国际市场。而东南亚人才,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人才,普遍具备良好的英文和多语言能力,具备多文化的背景,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都比较透彻,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类需求。
另外一类需求是,许多企业想要在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设立团队,包括 IT、销售、市场等,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我们很多客户会去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招聘团队,因为雇佣成本相对于新加坡要低很多。
从人才特点来看,印尼和越南有很大的人口红利,雇佣成本相对低很多;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国家在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师领域的发展很快,还产生很多家独角兽企业。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具备全球性综合能力的人才数量显著增加,这里的技术人才能够跟上最新的行业趋势,越来越受到跨国企业的关注。
我们还观察到,相当多的公司会在菲律宾设立销售团队和客服团队,这样既能降低企业成本,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本地化运营,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作为东南亚的组成国家,各国有独特的优势,这些风格各不相同的国家组成了东南亚这个充满机遇的人才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东南亚扎根越深,越需要组建丰富多元的人才组织。
招聘东南亚人才面临哪些痛点?
尽管在东南亚招聘人才的机遇十分明显,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痛点。
东南亚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不尽相同,从合规要求的难度高低,到官方监管的力度强弱,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不熟悉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企业融入东南亚当地文化是比较难的,无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组织文化的设定,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我觉得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高管本地化”,建立最能融入本地的团队。有些企业的高管全部在中国,而东南亚只留销售、市场或研发团队,这往往行不通。而一个本地的高管,不仅更容易管理好本地的众多员工,而且在不同国家团队的交流沟通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同时,本地的高管更了解当地市场的消费者,能够敏锐地利用市场行情、国家重点行业等信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这对业务的发展也有颇多裨益。此外,不少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人才生态了解有限,可能会导致对人才招聘速度预期过高,应对困难的准备不足,从而影响项目进展和后续布局。比如,有些企业希望在短期内一次性组建百人级别团队,但这在东南亚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当地人对中国企业了解不多,在文化契合方面可能会有挑战;另一方面,每个国家的人才状况不一样,以新加坡为例,由于当地职业选择较多,企业竞争人才激烈,人才短缺会继续是一个挑战。
还有一些出海企业可能会低估东南亚人才薪金的增长。由于东南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在此布局并招募人才,导致薪水逐年递增。根据 Glints 和 Monk’s Hill Ventures 联合发布的2023年东南亚初创公司人才报告,产品类职位可能是初创公司为支持产品市场适配度而优先关注的关键职位之一。产品经理的薪酬涨幅在所有技术职位中最高,其薪酬中位数比上一年高出 27%;用户界面 (UI)/用户体验 (UX) 人才在东南亚正变得日益重要,每个资历级别的薪酬范围增长了 2 倍。因此,对出海企业来说,调整好人才招聘的预期也十分关键。
当然,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企业来说,获取本地人才网络和资源是很难的。我们 Glints 的作用就在于此,能够为中国企业解决招聘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且出谋划策。Glints 在东南亚人才市场长期深耕,我们会根据企业目标策略和团队搭建的要求,提供东南亚区域招聘方案,实现人才本地化,以新加坡为基点,根据目标市场和岗位职责,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多地进行招聘。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客户是中国一家行业头部的 RPA 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目前出海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人才招聘上遇到了不同的难题: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人才招聘周期长,找到合适的人才难度较大;在印尼由于没有企业实体和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招聘当地销售和业务拓展等角色的效率很低,而且在人才入职、薪金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遇到挑战。
我们 Glints 在东南亚拥有超400万人的强大人才库资源,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解决招聘渠道缺乏的痛点,快速高效地找到候选人和安排面试。我们还在各个市场配备了百人以上的专业当地招聘顾问,例如印尼的500多名 Glints 员工中,有三分之二是猎头角色。强大的本地团队使我们能够解决语言、环境、工作文化适应性等问题,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凭借以上诸多优势,我们成功地帮助客户解决了当地人才团队组建的问题。
如何更加有效地吸引当地人才?
具体到如何吸引东南亚人才,首先企业必须意识到,在东南亚聘请人才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不仅仅是企业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企业,因此一定要把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传达给员工。这在招聘过程中很重要,在招聘后的员工激励环节也很重要。
很多东南亚人才愿意加入中国企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的科技人才系统更加成熟,在中国企业可以学到更多技能,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为这些人才提供优质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的成长需求被满足。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对员工进行正向反馈。当管理者与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如何把事情办好,也要考虑到员工能否真正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此外,东南亚的很多人,尤其是印尼、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的人才,都在面对上级时比较内向,他们不一定敢向主管提出问题。得知这一点后,身为管理者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问询他们的反馈,并且提供相应的帮助。
员工的心理需求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在东南亚地区,每年平均有15至21天的非法定节假日休假,休假率也比较高。而且,很多企业热衷于组织旅游团建活动,利用好东南亚这个旅游胜地的资源,安排员工到巴厘岛、普吉岛旅游,或者到吉隆坡体验当地的美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活动有利于建立员工的归属感,有利于团队文化的建设。
此外,我们发现,股权激励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 ESOP)正在获得职场员工的关注。较为资深的的员工希望获得长期发展的保证并且从中获利;资历尚浅的员工可能对 ESOP 的意义了解有限,雇主要向年轻员工说明其长期价值。
中企出海东南亚,未来值得期待
即使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尝试阶段,中国企业出海到东南亚仍然处在早期。最近,我们在对中国雇主的调查中发现,83%的受访企业预计会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在东南亚招聘人才,中国企业的需求还很大。
有一个变化值得关注,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支持混合办公的形式,比如设立“远程办公室”,每周只规定两三天的时间,需要员工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文化角度上说,混合办公是年轻一代更喜欢的模式,有时候强制每周五天到岗的规定还会导致人才流失。除了文化因素,这也与本地生活特点息息相关,比如印尼的堵车现象非常严重,远程办公往往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2021年和2022年初,东南亚的工程师出现了薪酬上涨的趋势,表明雇主对工程师的需求正在增加。一方面,这是 Web 3.0 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东南亚本地人才的成熟度。与五六年前相比,东南亚的 IT 人才有更多经验,也有更多国际化的视角,竞争力愈发提高。
我在东南亚生活了很多年,最近明显感受到,东南亚的人才体系正在迅速发展,这里有很多年轻而有活力的人才,市场也有不可小觑的潜能。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到东南亚组建团队,寻找更多增长机会,Glints 也愿意通过专业的视角和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实现国际化的愿景。
Glints 和 Monk’s Hill Ventures 近期发布了《2023年东南亚创业人才报告》,通过对新加坡、印尼和越南的30位创业公司创始人的访谈,更深入地分析了现今招聘趋势、创始人和高管的薪酬及股权数据,以及初创企业人才情况。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报告下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