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电商零售

从默默无闻到亚马逊畅销品,一家新生代耳机公司的突围之路

深度观察 

如何在苹果、BOSE、索尼等巨头制霸的耳机市场做出“畅销品”? 对于耳机企业来说,是如何打造具有“颠覆性”使用体验的耳机、抓取粘性高的客群、形成系统化的品牌推广策略。Oladance的发展路径值得参考。

——领读语来自36氪出海运营
邓云晞
查看「36氪出海·领读」的全部内容 >>

分享:

耳机还能有什么创新?这几乎是所有消费者的共识。

但这家资本投不进去的耳机公司——Oladance的创始人Howland认为:“消费电子没有重大创新的这几年,反而是技术积累到了从量变引发质变的前夕。”

这个判断得到了Oladance投资人易宛尧的认可,这也是他从40多个百万美金的众筹项目里选中Oladance的原因。作为Global One Click(出海一叮)的CEO,易宛尧有很强的海外市场经验,在投资Oladance后,他肩负起了海外操盘的业务。

Oladance位于深圳,是一家外挂式耳机品牌公司。它将自己定义为穿戴式的私人音响,试图突破现有耳机构造,寻找未来的智能终端形态。

事实上,自TWS耳机问世以来,耳机市场已多年未出现重大变化。但随着耳机的使用场景和佩戴时间日益加剧,入耳式耳机的弊病正在显露:佩戴时间过长易引发健康问题、损伤对声音的敏感度等。虽然骨传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入耳式问题,但由于固体传导本身的制约,使用场景仍有所受限。

由此,Howland决意摸索第三条路——空气传导,即通过外挂式耳机的形态,依靠空气传导传输声音。简单理解就像把两个音响缩小至耳旁,但不改变声音传输的音质音效。

溯源消费电子的现状,红海的本质在于缺少一场颠覆式创新。而随着云计算、5G以及芯片算力等底层技术变革,消费电子正在众目以待中,酝酿着一次彻底的创新,这也是Howland选择空气传导的底气。

而更大的想象在于——当声音传输的底层交互变化后,耳机还是手机的配件吗?Howland认为,下一代算力中心的载体,未尝不可是耳机。或许如此大胆的想象,才是创新的奥义所在。

但当耳机类目已陷入血海厮杀,且老牌玩家牢牢占据着头部市场时,Oladance又该如何突围成功?

Oladance产品

一场重构底层交互的技术创新

每一次底层技术的变革,都将带来一场关于产品创新的狂欢。

从随身听到有线耳机、再到蓝牙耳机,耳机形态的变化也对应传播场景的变化。如今,随着使用场景拓展和时间增加,耳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底层变革。

“消费者对耳机的使用需求变了,直接表现就是使用时间增加,现有的耳机形态却不匹配这种需求。”Howland说。

尽管早就看到这一问题,但想要兼顾舒适性与音质音效却并非易事。不入耳的形态,就意味着要克服空气传播的阻力,“在2020年之前,这件事无疑于天方夜谭。”

转折点来自于2020年芯片封装技术的突破,能将更大的算力封装在更小的芯片内,这是底层变革条件。再叠加云计算、5G技术的发展,从下而上的创新正在孕育而成。技术洪流汹涌发展下,Howland决定创立一款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耳机品牌。得益于创始团队此前在音响“铁三角”之一的Bose深耕多年,他们产生了用音响理念做耳机的想法。

试想将两个音响缩小至耳机形态挂在耳边,既能解决入耳式带来的舒适性问题,也能解决骨传导对音质的过滤。由此,创造一款外挂式耳机的构想诞生。

然而,创造一款全新的耳机形态却并非易事。比音质和漏音更难的是要重构底层操作系统。

“从有线耳机到蓝牙耳机,更多基于此前模块化的积累,比如开机指令、耳机盒的控制等。但我们需要将整套UI交互系统重构。”Howland认为,重构交互系统的必要在于,如果延用蓝牙耳机的功能模块,将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占用资源多、功耗增加等问题。

具体来看,首先是发音,在音响上不同的发音单元可以配置多个喇叭,但耳机的体积却不允许;其次是功耗,音响不需做太多电源管理,耳机却需要实现低功耗模式;再有降噪问题,当音源紧贴耳朵时,就需要靠算法来侦测噪音并化解掉。

至于最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音质问题,Oladance选择借助新的芯片算力并结合算法。“用同一个发声单元裂变出不同发声点,再用芯片实时侦测并动态合成相位,从而抑制扩散的声音、输出更高音质。”Howland说。

当一款产品开始从底层创新时,每一步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于Oladance来说,不仅需要重构与声音相关的设计,即便连符合人体耳朵工学的外观设计,都需要迭代上百次。

“因为行业内没有参考,我们就在海外买了很多耳形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模型调整耳机的最终形态。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易宛尧说。

Oladance产品

不过好在,经历了两年不间断的产品打磨之后,Oladance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一方面通过自研虚拟低音和动态EQ技术,提升立体声体验;另一方面在搭载智能芯片后,添加了多种音频算法;此外,还可以实现最高94小时续航,并通过自研声波抵消技术解决漏音等问题。

“实在太多挑战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都不知道怎么搞定的。”Howland笑称。

目前,Oladance已在中国台湾完成2500万新台币众筹金额,还在日本众筹突破1亿日元,获得Amazon2022年度创新品牌大奖,并进入全球超3000家线下门店。同时,Oladance也完成了Pre-A轮融资,预计今年整体销售有突破。

3000用户引发超10倍增长

同大多智能硬件产品一样,Oladance在出海这件事上选择先通过Kickstarter众筹。

“我们帮助40多个百万美金的项目众筹,却投资了一个众筹39.7万美金的耳机。因为Oladance的特点是音质和舒适性,靠众筹图文展现的特点难以取信用户。”易宛尧说。“Oladance首次欧美众筹目标就30万美金,关键是获取第一波核心用户。这样既能节约营销成本,又能撬动Amazon与独立站流量。”

事实上,在众筹之前,Oladance还没有一个核心用户的定位。反而是众筹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批最具粘性的用户——跑步群体。“很多众筹用户会分享,这款耳机最后是被他们老婆拿去跑步时使用。”易宛尧告诉36氪。

在明确用户后,Oladance开始通过跑步打卡分享等活动,圈住核心用户。同时,由于跑步人群热爱打卡的特性,他们在各个渠道的自发分享也为Oladance带来了不少自然流量。在代言合作上,Oladance另辟蹊径选择在马拉松赛事中享有盛名的Jeff Galloway。

Oladance众筹用户的反馈

垂直用户群体快速发酵之后,Oladance并没有直接上线后期主战场亚马逊,反而是用6个月时间重新打磨产品。“上线亚马逊之前,一定要服务好这批核心用户,把原始功能参数等做扎实,所以我们继续收集所有用户反馈再打磨。”

充电效果参差、个别产品声道存在问题….提起众筹时的反馈问题,Howland忍不住长叹。出于对产品的敬畏,Oladance选择重回产线,将出产的耳机全部拆开。Howland还将产品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即便面临近千台库存堆积和大幅折损,也选择只出货A级的产品。

直到产品完备后,Oladance才上线亚马逊。虽然经历了产品打磨的冷却期,但由于前期俘获了粘性极高的核心用户,“上线第一天就卖得很好。”易宛尧回忆说。“其实亚马逊的流量机制很公平,只要自己推得越快,平台反哺的流量就越多。而亚马逊日益看中品牌,对我们也是利好。”

不过,对于早期品牌来说,除了流量,另一个更大的风险点就是断货。“长短周期、淡旺季等因素,都会影响工厂的备货情况。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提前预警规划,保证不断货的情况再做其他事。”

显然,平衡销量与库存是一件极需修炼内功的事。

一方面,通过对接亚马逊大客户拓展及运营团队,Oladance能够掌握该品类近几年的走势以及可能的天花板。“还准确把握了每一个重大营销节点,比如黑五网一、Prime Day等,踩中节点提前备货,就能迎来一波爆发。比如完成日本众筹后,我们上线了亚马逊日本站,亚马逊大客户计划帮我们拿到日本黑五网一的DOTD后,销售额快速上涨并成功冲击到Best Seller排名。”

另一方面,Oladance也根据产品3-7天的销量波动,预估未来60天的走势。“从上线第一个月至今,我们线上销售额翻了超10倍,站内站外平均广告费率降低20%,转化率提升4倍。”在易宛尧看来,能够预测销量波动,关键在于掌握足够的数据支撑。

然而,品牌营销依然会面临不少突发事件,比如合作的网红突然推迟、库存告急等。“有时我们甚至会主动放慢节奏,宁可减少投流也要保证不断货;还要同网红实时交流,找到他延期的核心问题,是否关乎产品质量。”易宛尧认为。

上线亚马逊的同时,Oladance也搭建了独立站。作为品牌展示的端口,独立站除了放出品牌故事和用户互动等内容外,还通过Facebook、Google等渠道获得自有用户,并建立社群。

Oladance品牌

回溯Oladance的品牌策略,可以直接概括为——点线面体。易宛尧解释,“最开始通过众筹积累了3000个核心用户,当服务好他们并在亚马逊上做到了3000+review时,这条品牌的线就串成了。之后再通过独立站、社媒等渠道,在北美和欧洲形成品牌的面。最后再将形成面的过程,复制到日本等地区,形成体系打法。”

事实上,每当新产品问世,都绕不过市场培育,Oladance亦然。不过,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用户自发的分享与种草,已然为品牌方承担了传播的主力;而更关键的市场培育,仍要回到产品本身——为用户带来价值与体验的产品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青。

图 | 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氪”(ID:south_36kr),作者:潘潇雨,原文标题:“资本投不进的耳机公司,靠3000个用户起家”,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六月线上分享会 | 出海中东,跨越十年的变与不变

出海中东到底意味着什么?笼统理解中东自然不可取,但细分下来,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市场又是哪些?在中东 To C 是一个“用户高消费,市场低竞争”的市场,真是这样吗? To B 的可能性我们又看得到吗?看好中东的你,又是拿什么东西在支撑你长期下注和判断的?

6月20日,36氪出海将举办“出海中东,跨越十年的变与不变”线上闭门分享会。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中东母婴电商 hibobi、金融科技社区 Finoverse、关注中东的投资机构易达资本和迪拜商会的嘉宾,共同讨论在这个新的时间节点,“出海中东”真正值得剖析的议题。欢迎扫描图片中二维码,报名参会。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2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