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电商零售

美国邮政一度停收中国包裹,跨境卖家如何应对长期物流风险?

行业大小事 

本篇对了解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律师深度访谈,并与十多位跨境卖家进行交流,剖析此次事件背后的电商出海趋势,解锁跨境电商应对长期物流风险的策略。
分享:

蛇年开工首日,跨境卖家们就坐上了“过山车”。

美国邮政服务(USPS)当地时间周二(2月4日)晚间宣布,从2月4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但是不到1天,USPS又改口称,恢复接收来自中国的包裹。

已经习惯了美国外贸政策朝令夕改的跨境卖家们,对此反应相当平静。我们访谈的多个跨境卖家均表示:正在关注,但并不着急。“等等看看”、“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看似是 USPS 的行为,但本质上与美国官方政策紧密相关。”

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黄迪律师分析认为,美国邮政此举,一方面很可能是为配合新关税政策调整了业务处理方式。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关税,同时取消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小额豁免条款。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也在联邦公报上发布“对来自中国的邮寄包裹必须遵循正式的海关入境手续”等通知。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新政策使大量原本免税的小包裹需要正式清关,手续更复杂,导致美国邮政货物积压程度和运营成本上升。美国邮政暂停接收包裹,也可能是出于缓解运营压力的考虑。

相比USPS短暂的风波,加征关税显然对卖家们的影响更大。不仅意味着商品成本增加,还会连带产生更多报关费用和流程,以及更严格的海关申报、税务等多方面合规要求。

“不排除后续再出现反复变化,外贸企业面对的政策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企业要持续关注做好准备。”黄迪表示。

1.跨境物流不确定性增加,有人欢喜有人愁

USPS停收中国包裹的消息爆出后,我们访谈业内多方人士发现,跨境卖家们表现“淡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暂未正式收到USPS的通知,二是多数商家实际上已经不再采用小包直发的物流方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近两年“出海四小龙”推出的全托管、半托管,逐渐成为中小卖家经营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5KG以下小件包裹的跨境物流和通关报税,基本由跨境电商平台承担。而一些面向2B市场的大宗出口企业,则往往采用海运将货物发往海外仓,不需要使用小包快件。

所以才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开玩笑:“只有美国留子受伤的世界达成了,爸妈寄的包裹还能收到吗。”

事实上,相比留学生的零星包裹,USPS新政策所波及的更多是TEMU、SHEIN和速卖通这些中国跨境平台。受到关税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美国当地时间2月5日,多支热门中概股盘前走低,拼多多跌超5%,理想汽车跌超4%,蔚来跌超3%,阿里巴巴、小鹏汽车跌超2%。

跨境行业普遍的共识是,USPS此举仍然是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的延续。

这一免税政策最早源于2015 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一条法案,允许每个美国境内的法人或自然人,每天免税进口 800 美元的商品。但是让美国立法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政策间接利好了以销售低客单价商品(单笔订单金额往往仅有几十美元)为主的“出海四小龙”。

通过利用“小额豁免”运送大量小件包裹,“四小龙”在美国迅速扩张,对亚马逊等平台形成竞争威胁。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财年进入美国的免税小包裹数量已经达到14亿件,差不多是2022年的两倍,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从2024年9月开始,拜登政府就开始与国会计划改革中国跨境平台对“最低限度豁免的滥用”。2025年2月1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取消了“最低限度豁免”,并且对进口中国对商品加征10%的关税。

而紧随特朗普行政令而来的包裹停收,则意味着跨境物流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从长期来看,这种不确定性还会动摇平台托管模式的可行性。因为一旦停运,平台就要面临货物积压、订单无法按时发出、客户投诉量激增、品牌形象受损、客户流失等问题。而卖家们为规避风险,也会更多转而使用亚马逊的FBA物流。

除了亚马逊,不受美国政府影响的USPS友商们,例如美国FedEx、DHL、UPS和中国顺丰,也可能从中获利。短期内物流需求大增,其他物流公司的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在一定时间内相又对固定,供不应求之下,可能会推动物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

2.美国疯狂征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放眼全球,美国新一轮的加征关税,并不只是针对中国企业。给中国加税的第二天,特朗普又和加拿大、墨西哥就关税问题进行谈话,引起两国强烈反应。但特朗普不但不打算就此收手,还称计划很快对欧盟产品也征收关税。

关税增加,物流受限,中国出海企业们有什么好办法?

不少跨境卖家告诉我们,对于美国反复不定的关税政策,早已“麻木”,产生了“耐药性”,并且也找到自己的应对之策。

一家经营女士内衣出口的上海外贸公司对我们表示,“提高关税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我们只要把售价提高1-2美元,就可以cover这部分成本,消费者大多感觉不到这种变化,所以对我们影响不大。”另一位从事电器出口的湖南商家表示,“中国在这个行业有产业优势,美国本土没有替代品。加再多的关税,漂亮国老百姓还是要用我们的产品。”

其次,为了规避直接对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更多企业开始增加对海外仓的布局,先通过大宗物流将产品运往海外仓库。跨境眼《2023年海外仓蓝皮书》数据显示,1亿-3亿元规模的卖家,使用第三方仓的比例达到78.57%,使用海外仓几乎成为标配。

尤其是“四小龙”加入海外仓战局后,仓储需求暴增,进一步推高第三方海外仓企业的增长。深圳市商务局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深圳企业建设运营的海外仓面积已超过380万平方米,较2022年新增约100万平方米。“海外仓第一股”易达云的2023年毛利率高于20%。

但是海外仓也有副作用,一方面会带来更高的仓储成本,据硬氪此前报道,2024年美国仓库租金相比2021年翻一番,亚马逊FBA仓的物流费用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海外仓的租赁费用对企业在海外当地市场的动销和库存流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在合规风险方面,黄迪提到,中国卖家需要持续关注最新的政策法规动态,加强海关申报、税务申报、原产地规则和商品质量的合规审查。她也建议,中国电商运营者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美国海关法规(如Section 321条款)、数据跨境规则、反倾销/反补贴规则,建立内部合规应对体系,必要时设立专门团队或委托专业法律机构。

3.“高关税时代”,产品力与本地化是解法

加征关税也并非美国市场“特供”。2025年,中国出口商品在多个国家都面临着更高的关税成本:

● 美国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将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晶片、多晶硅的关税税率提高到50%,对部分钨产品的关税税率提高到25%。

● 墨西哥宣布自2024年12月20日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138个关税细类的纺织品及成衣产品征收35%的进口关税,并制定纺织品禁止进口清单。

● 沙特宣布自2024年12月3日起,对来自中国的磺化萘甲醛(SNF)征收18.12%至34%的反倾销税,政策有效期为5年。

● 泰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100%检查。

● 越南宣布自2025年7月起取消低成本进口商品的免税优惠,并将增值税率提高至10%。

● 欧盟考虑对跨境电商平台的包裹征收新税,并收取行政处理费,以应对低价值包裹的激增。欧盟官员提议取消150欧元的关税免征门槛。

● 印尼政府限制100美元以下的进口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计划对进口陶瓷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关税。

对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过去几年,以“四小龙”为代表的企业,吃到了小包直邮关税漏洞的红利,抢占全球电商市场份额,不可避免也会走到被“四面围剿”的境地。一位长期观察跨境领域的专家对我们表示,“四小龙要应对当下四面楚歌的市场环境,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和本地电商合作,变成一家本土公司,只想把商品低价卖到国外的买卖,是不可持续的。”

黄迪提示,未来美国还有针对中国企业对美国消费者数据跨境的限制政策,可能还将持续作用和处罚中国电商企业。

不只是跨境电商,中国“出海军团”在海外攻城略地,必然遭遇海外市场更强烈的反弹。美国和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和光伏产品大幅提高关税,迫使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在高精尖的半导体和芯片行业,美国出台多个出口管制和技术限制政策,倒逼国产技术研发与供应链突破。更不用提几天前DeepSeek在全球引起的震动,和随之而来的诋毁和黑客攻击。

面对复杂而艰难的国际市场环境,如何使出海之路变坦途?

一方面,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反制措施。例如2025年2月10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等商品加征关税(15%-10%),作为对美国此前加征关税的回应。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的硬实力,让海外消费者“用脚投票”,同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本地化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实现长期发展。

此番USPS短暂停收中国包裹,虽然只是一次临时性的策略调整,但是在国际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出海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更像是未来更加严酷的挑战到来之前,对所有中国企业的一次小小考验。

头图|Pixabay

本文来自 36Kr,作者 杨越欣, 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

近期活动

对中国企业来说,迪拜 IFZA 自由区优势何在?

对于成本敏感的中小微出海企业而言,如果希望既享有迪拜的商业环境,又尽可能节约注册及运营成本,年轻的 IFZA 自由区是理想的选择。IFZA 是迪拜领先的自由贸易区,为出海中东企业的本地化战略提供落地支持。在迪拜的自由贸易区中, IFZA 几乎是注册成本最低、所需时间最短的一个,同时还有专业的中国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支持。30秒填写表单,进一步了解迪拜 IFZA 自由区。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