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伏行业的风向标,第十七届 SNEC 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展会”)终于落下帷幕。
此次 SNEC 展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展企业数和展会面积均创历年之最。据大会官方介绍,国内外参展商超3500家,展会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注册观展人数达50万人,可谓热度空前。
但展会的热闹仍无法掩盖整个光伏行业在下行期中渗透出的阵阵寒意——展会前夕,业内不时传出关于光伏企业产线关停、裁员降薪、业绩暴雷的各种坏消息。拉长供应商账期、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一位接近展会主办方的光伏从业人士告诉36碳,为了预防供应商和员工在展会现场拉横幅讨要货款和工资,主办方特意加强了安保,并在展会第二天的入场安检中增加了开包检查环节。
SNEC 展会现场,图片来源:企业授权
市场的寒冷本质上还要归因于供需的错配。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 SNEC 大会上的演讲中表示,光伏行业正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他指出,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经过展会上供需信息的充分交换后,光伏产品价格并没能够止跌回升。36碳了解到,某光伏龙头企业在展会上就宣布降价,还有不少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正在甩卖清库存,这导致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在跌破现金成本的情况下仍有进一步下探的态势。
产业何时走出“冰河期”,迎来向上的新拐点,可能是所有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和一二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但从龙头企业管理层、到市场机构分析师,到证券投资经理,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这一轮光伏洗牌会比以往经历更长的时间。
“行业内卷刚刚开始,明年还会加剧,这是必然的。” 经历多轮光伏周期的老将朱共山在 SNEC 会议上称。
最冷清的光伏市场
“这还是记忆中第一次出现全行业的亏损。”SNEC 展会前的第十七届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上,赛拉弗集团董事长李纲回忆起自2008年加入光伏行业后的从业经历如此表示。
回顾历史周期,上一次集体性亏损(并非全行业亏损)发生在2011年,由于欧洲市场削减补贴及美国发动“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业哀鸿遍野,行业老大无锡尚德宣告破产。
如今,美国再次发动“双反”调查,而光伏行业也再次触近下行周期的底部,有技术和一体化优势的龙头企业陷入亏损,面临着龙头座次的重新排序,而更多的二三线厂商则面临着减产、停产甚至是退场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势必要捂紧钱袋过日子,在本届 SNEC 展会上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经过了精打细算的考量。
36碳了解到,为了降低参展成本,不少光伏企业都控制了参加 SNEC 展会的营销人员数量,一些展台粗糙的展品和略显拮据的活动也受到了不少从业者的吐槽。展会前夕,已经锁定从A股退市的光伏企业爱康科技甚至直接放弃了参展。
SNEC 展会现场,图片来源:企业授权
展会是促进合作和交流展示的平台,大部分厂商也预期能够在展会上结识客户,签约订单,拉动销量增长。但从本届 SNEC 展会上厂商官宣的签约订单来看,规模相比往年也有所缩水。
“产品价格越是下跌,下游客户越容易有观望的情绪,反而不容易促进成交。”一位资深光伏从业人士告诉36碳,国外贸易壁垒升级,导致外需收缩,而国内也面临着分布式市场的消纳问题和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36碳注意到,SNEC 展会前夕,新能源研究机构 InfoLink Consulting 就发布报告指出,由于电网承载力受限、分布式光伏入市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影响,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下半年分布式需求量很有可能会出现萎缩。
此前,曾有部分声音认为当下光伏行业跌破现金成本的价格水平只是短期的,将很快触底回升。但相反,SNEC 展会成为了光伏企业持续价格战的“发令枪”,这导致市场整体价格进一步下探,光伏组件价格进入了0.7元每瓦的时代。
上述光伏人士表示,中小光伏企业库存压力大,为求生存给钱就卖,进一步放大了供需的不平衡,要等这部分产能实现出清,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脆弱的中小企业在甩卖自救之外,李纲指出,还有一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为了保证开工率,兑现投资人和地方政府的承诺,无底线低价抢单。”再加上“买方买涨杀跌,持续观望,再加上低价中标,内卷变得更加严重。”
新一轮周期的拐点何时到来?
回溯中国光伏的成长史,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随,呈现出繁荣和低迷的交替。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后,本轮周期是我国光伏业成长的第四轮下行周期。
周期性困境下,光伏产业链又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正在进行时,从去年年底以来,龙头企业遭遇集体性亏损,实力弱的二三线企业则在不断减产、停产与退出市场。
当下,按照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说法,光伏行业已进入“冰河期”——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何为跌破现金成本?一位机构投资经理告诉36碳,一般意义的赔本指的是亏生产成本,其中包含企业的日常运营费用、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费用、支付员工薪酬费用和设备的折旧摊销,而现金成本则剔除了折旧摊销。在极端情况就会有厂商以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求把竞争对手先拖垮。
因此,当行业都在亏现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业的洗牌进入到了深水区。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于现在的光伏企业而言,还能持续再亏现金亏三个季度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换句话说,目前全行业亏现金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光伏各环节产品的价格会在见底之后反弹。
SNEC 展会现场,图片来源:企业授权
回溯中国光伏的成长史,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随,呈现出繁荣和低迷的交替。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后,本轮周期是我国光伏业成长的第四轮下行周期。
周期性困境下,光伏产业链又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正在进行时,从去年年底以来,龙头企业遭遇集体性亏损,实力弱的二三线企业则在不断减产、停产与退出市场。
当下,按照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说法,光伏行业已进入“冰河期”——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何为跌破现金成本?一位机构投资经理告诉36碳,一般意义的赔本指的是亏生产成本,其中包含企业的日常运营费用、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费用、支付员工薪酬费用和设备的折旧摊销,而现金成本则剔除了折旧摊销。在极端情况就会有厂商以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求把竞争对手先拖垮。
因此,当行业都在亏现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业的洗牌进入到了深水区。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于现在的光伏企业而言,还能持续再亏现金亏三个季度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换句话说,目前全行业亏现金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光伏各环节产品的价格会在见底之后反弹。
图|Unspla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碳”,作者:王方玉,编辑:苏建勋,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
活动|2024迪拜商业论坛中国,与迪拜政商高层面对面的绝佳机会
2024年8月21日至22日,迪拜商业论坛中国(Dubai Business Forum China)将在北京开幕。本届活动主题为“中国、迪拜及全球市场:点燃国际贸易与投资机遇”。论坛将围绕解读迪拜 D33 经济计划展开,除专题演讲、圆桌讨论外,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在论坛期间与迪拜政府高层、商界领袖面对面交流,探讨合作机会,分享成功经验。超百人迪拜高级别代表团将从报名通过的企业中挑选高增长的代表,匹配投资合作意向,在大会期间安排线下对接会议。如果您对这场全球性的峰会感兴趣,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36氪出海的独家预约表单,申请参会席位。下方表单是本次迪拜商业论坛中国的唯一申请席位通道,请您务必填写,席位有限,欲报从速。本次活动的参会资格审核结果将由迪拜商会决定。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4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