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海外本地公司,无疑是出海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不仅仅是产品出海,公司团队也在一并跨境出海,意味着更重的投入,和更本地的运作管理。
从热潮中初识中东,到深入各国本土,中国企业正在逐步扎根中东,开始在迪拜设立本土公司、招兵买马扩大团队,从而更好地抓住中东市场机会。那么在迪拜设立公司,有哪些“隐藏”优势?又有哪些“坑”需要注意?
近期,36氪出海举办了“在迪拜开公司,到底为了什么?——详谈迪拜本地公司的现实红利”线上活动,邀请阿联酋迪拜 IFZA 自由贸易区(International Free Zone Authority)中国代表杜晶,和36氪出海中东特别顾问陈睿,为大家拆解中东机遇以及公司注册合规细节。
中东机遇何在?
36氪出海中东特别顾问陈睿拥有超过8年的税务、银行和销售经验,长期深耕阿联酋本地税法和中企出海服务。在阿联酋生活多年,她观察到因其大部分国家建国较晚,基础设施还在完善过程中,中东市场目前仍是一片蓝海。
她提到不少行业比如电商、MCN、建筑等行业都在阿联酋蓬勃发展,但这些行业也有一个共同点是本地营业执照更有优势。她举例表示本土电商平台 Noon 就需要有本地营业执照,以及阿联酋银行账号收款。另外目前阿联酋不能直播带货,但中东土豪乐于打赏,MCN 也可以分红。但如果想在中东做 TikTok 的 MCN,必须要有境外主体,长远发展也必然要求本地主体。建筑行业也类似,阿联酋房地产快速增长,建筑公司需要有本地主体,并且不断积累本地项目经验,才能逐步申请相应的资质,参与更复杂的项目。
以中国主体运营,会有何局限?
陈睿解释道,在阿联酋用中国执照也可以做生意,比如只是线上开店做电商业务,那么无论是在沙特还是阿联酋都可以用中国营业执照,注册税号即可。如果考虑到预扣税,阿联酋目前预扣税税率是零,不会有额外损失,不过沙特会存在5%到15%的预扣税,也就是对客户来说直接成本增长了5%到15%。
但是没有本土实体,也会有一些不便和风险。例如阿联酋2023年6月开始有了企业所得税,存在是否构成常设税务机构的问题。比如一家卖机械的公司,经常派人到阿联酋维护客户关系、做市场宣传,这样即使没有设立公司,也可能构成税务主体,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还可能有支付风险。陈睿表示她之前在阿联酋银行工作,看到很多企业从早期国内工厂发货,到逐渐开始设立迪拜主体,一大原因是支付,从中国打款到迪拜、或从迪拜往回收款都比较麻烦。此外,如果成为阿布扎比石油公司或政府供应商的话,也必须有本地实体,供应商入库的条件就包括本地营业执照和税号。
注册了公司,有哪些便利?
IFZA 是迪拜最大的自贸区,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包括100%外资持股、在线注册、免费办公地址等,去年已有超过一万家企业注册,占迪拜新注册企业的40%以上。中国代表杜晶介绍,阿联酋公司主要分为三种:离岸公司、经济部注册公司和自贸区公司。离岸公司主要指 BVI、开曼等,不属于阿联酋本土公司,开设银行账户会有困难。经济部注册公司主要面向当地业务,比如奶茶店、建筑公司等。自贸区公司则主要针对境外业务,适合80%业务在境外的企业。另外阿联酋公司注册收费、办理许可证等事宜基本可以在线上办理,收费透明标准。
陈睿表示,在阿联酋迪拜设立主体,首先从税务层面可以确认是纳税居民,义务明确,在阿联酋没有个人所得税,股东只需交企业所得税。其次是可以开设银行账户,只要资金来源没问题,就可以开对公账户,进行正常业务往来。另外也有利于增强信任,比如2021年阿联酋打造义乌小商品城,把义乌的店铺带到阿联酋,让客户可以看样品下单,和中东主体签协议,出现纠纷可以找到人,这解决了市场不信任问题,也便于建立品牌形象。
怎么和阿联酋的银行打交道?
注册本地公司后,也有利于逐步与银行建立关系,有望在业务发展后获取银行授信。陈睿解释道,阿联酋银行主要有阿布扎比第一银行(FAB)、阿联酋国家银行(ENBD)等,大型银行只有7-8个,因为人口少,对授信和贷款非常严格。新公司想拿贷款完全不可能,需要3-5年的审计报告。如果想收信用证贴现,新公司还要求付100%保证金,有些还要额外押金。只有慢慢建立银行关系,才会逐渐降低要求,从100%逐步减到80%、70%。
杜晶也表示,在 IFZA 自贸区注册的公司,团队会协助对接合作银行。虽然开户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但只要材料齐全,基本都能成功开户。建议企业准备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包括未来3年的业务规划、预期收入等,可以加快银行审核速度。
来迪拜发展,要做好哪些准备?
杜晶建议企业在来中东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准入要求和竞争情况。同时要考虑好团队配置,至少要有一个人常驻迪拜处理日常事务。他表示不同于国内的“招商引资”,阿联酋的情况更接近“小政府、大市场”,提供自由开放的平台让企业充分竞争。虽然在税率优势和平稳的市场环境下,来到阿联酋的企业越来越多,但中企仍然可以凭借实力在竞争中赢得商机。
陈睿则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说,第一步是要了解市场和文化,中东的客户群体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第二步是评估产品和服务是否适合这个市场,是否需要调整。这两步做完后,才考虑设立本地主体开展业务。另外有了主体后一定要实质经营,不是开个公司就走人,否则很难开发新客户。最后要加强与当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联系,联合起来会有更多市场机会。
从巨头到初创,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中东。36氪出海正在密切关注中东市场,如果您对本次的活动话题和在中东设立公司感兴趣,可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此处,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获得中东市场拓展咨询。
头图 | Pixabay
近期活动
4月16日,BUSINESS BEYOND BORDERS 迪拜机场自贸区2025上海交流会即将举办。深耕中东的企业和来自迪拜的代表将齐聚活动现场,介绍迪拜的市场环境与发展机遇,针对落地迪拜的业务挑战答疑解惑。如果您对迪拜、对中东市场感兴趣,或已迈出步伐在中东进行业务布局,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报名将于4月15日中午12:00截止。
加入 Let’s 出海中东社群
36氪出海持续关注中东市场机遇并推出“出海中东社群”,组织出海中东系列讲座,帮助企业了解出海中东相关信息并创建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诚挚邀请对中东市场感兴趣的出海企业加入社群,在未来参与交流活动并与我们互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申请加入。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