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人工智能

“泰坦”告终,苹果汽车梦碎

深度观察 

十年磨一剑未出鞘,苹果如何在AI新战场上翻开新篇章?错过造车,AI能否成为苹果的救赎?

——领读语来自36氪出海分析师
施忆
查看「36氪出海·领读」的全部内容 >>

今日,彭博社消息称,苹果取消了他们长达十年累计投入超过数十亿美金的“泰坦”造车计划。

不过,苹果的这些投入并不会白费,苹果计划将原来团队的研发重点转向生成式 AI。

尽管苹果方面并没有对这一爆炸性消息做出回应,但从过去苹果汽车十年的发展也可以明白苹果断腕的原因——不像特斯拉有马斯克、小米汽车有雷军,苹果的汽车项目一直以来并未有核心人物的坚定领导。

而这则直接导致了,苹果过去十年在汽车上一直处于定位不清晰,路线模糊。上层的动荡让苹果汽车业务持续波动,持续出现高层离职、裁员、收缩的情况。

苹果也在十年的蹉跎中,错过了最好的造车节点。但如今,在生成式 AI 席卷全球之际,苹果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选择。

苹果造车缺一个乔布斯,或雷军

苹果对于汽车的兴趣,其实源于乔布斯时代。早在2010年以前,乔布斯已经考虑过造车,但在见过了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后,他的判断已经非常明确——苹果纵使造车,也会制造电车、而非汽车。

不过,彼时正好是手机行业的持续上升期,苹果要应对来自诺基亚、三星的攻城掠地,稳固江山。 在乔布斯的时代,苹果暂时没有腾出太多精力思考如何造车。

直到2014年以后,苹果内部才逐渐形成了造车的决心。

在苹果造车第一阶段,是在2014年到2016年,彼时苹果的造车可谓野心勃勃。在苹果总部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基地,苹果慢慢从200多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和专家开始聚起,高峰期一度达到了2000多人。

苹果汽车缺乏灵魂人物的危险,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渐暴露出来。

彼时,苹果派驻了苹果的产品设计副总裁 Steve zadesky 到这一团队中。不过,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办法带领苹果造车。在2016年,苹果汽车团队出现了第一次的动荡,最终以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 Steve zadesky 退出、以及几百名员工被解雇/转岗做结。

随后,为了稳定局面,苹果又邀请了已经退休、备受推崇的前苹果高管 Bob Mansfield 老将重新返场负责。

在经过了第一轮的高层洗牌,从2016年开始,苹果汽车项目实际上倒向了全自动驾驶方向,而非自己着手实际电动汽车制造

在这段时间里,苹果其实一直测试他们的自动驾驶软件,比如和汽车企业合作,在园区内测试员工班车自动驾驶,还专门买了一块用来做自动驾驶测试的场地等等。

直到2019年,没安稳多久的团队又迎来第二次大的波动——苹果再一次裁撤了泰坦团队的200多名员工,苹果邀请来支援的Bob Mansfield,也干脆选择再次从苹果退休。

到2020年,苹果又任命了因苹果手表而名声大噪的 Kevin Lynch、以及苹果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负责人 John Giannandrea来共同负责汽车业务,不过,这2位高管除了汽车业务之外,需要同时兼顾 apple watch、AI 的项目。

汽车业务需要坚定的投入,它比过往任何硬件项目开发周期都长,资金要求更高,因此在团队上也要有愿意持续 all in 的灵魂人物做阵。但苹果造车业务的几次换帅,选择的基本都是没有任何汽车背景的苹果高管,这些领导层又各有各的事业和选择,并非汽车行业的坚定信徒。

苹果造车的失败,一大概率源于此。

方向摇摆,错失良机

一直以来,经过了三次的高管迭代,苹果内部对于路线策略一直没有明确形成,分歧一直存在——是要造车还是只专注自动驾驶?做自动驾驶,是做 L2 还是 L4?

在苹果造车的最早期,苹果最初也计划开发一款完整的汽车。在一开始,Steve zadesky 是想继承乔布斯的遗志,苹果对于造车的硬件层面脑洞大开,做了无数新方向的探索。

从苹果披露的专利来看,无方向盘汽车、无油门踏板、全静音电动车门、更好用的激光雷达显示器、增强显示技术上车、车轮变成球形设计等等,都是苹果汽车储备的技术。苹果最早对苹果汽车的定位是,做不低于10万美元的高端汽车。

但随着2016年的第一次波动之后,苹果已经意识到了汽车行业的残酷,也已经慢慢把策略转向了更轻资产的自动驾驶的方向。

在2019年时,其实已经可以窥见苹果内部的焦躁——表现在,一改此前自己慢条斯理研发的策略,改用直接收购的方式来花钱买时间。此后,苹果先后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Drive.ai,又试图洽购电动汽车公司 Canoo 无果。

与此同时,这几乎是苹果从行业挖墙脚最密集的阶段。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在2019年前后,苹果还先后从福特、通用、三星、大众等公司挖角。特斯拉更是苹果汽车的人才大本营,Doug Field、Steve MacManus 在内都加入了苹果。

不过,自动驾驶做哪一级别,在苹果汽车内部也相当迷茫,持续徘徊。

苹果内部曾经出现两种自动驾驶研发路线,一是 L2 级别的有限自动驾驶功能,支持自动转向、加速、制动的功能,驾驶员依旧需要控制汽车和关注地面;

二是开发完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目标是做安全度媲美特斯拉的产品。曾有媒体指出,在这种设想下,苹果计划开发一台没有方向盘和踏板,乘客们可以分别面对面坐在汽车两侧的汽车。

不过,据彭博报道,苹果选择的这两个方向也都不顺利。

L2 的辅助自动驾驶在如今已经有了不低的普及率,苹果此时再推出已经不算高明,而 L4 的自动驾驶则面临着严格的安全监管难题。有外媒体指出,苹果考虑放弃汽车业务,一大原因也是出于担心出现舆论风波和监管漩涡。

而苹果正是在这十年的摇摆之中,错失了机会。

马斯克最早在2016年苹果出现造车第一次波折、第一位负责人退出项目时便断言——若苹果在2020年前没有实现汽车全面量产,则是“错失良机”,在快节奏的行业中落后。

事实被不幸言中。

倒向 AI,弥补错失的时间

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苹果放弃造车消息一放出,迅速登上热搜,各路汽车圈和科技大佬也对此做出了评价: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评价,”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 2024 年内全部出牌,2024 年之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 2024 年除了这样的牌”。

雷军则顺势打起了广告表示,“苹果用户选购电动汽车,小米 SU7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周鸿祎则表示,美国所有公司都在 all in ai,(苹果)“不拥抱 ai就会被干掉”。出乎意外的是,此前下过多次判断的马斯克,此次并没有做过多评价,只是留下了一个饶有深意的敬礼、抽烟表情包。

从汽车倒向 AI,苹果需要快速弥补起他们去年和今年错失的时间窗口——尤其是,当 OpenAI 携 ChatGPT、sora 先后两次炸场大模型,谷歌、亚马逊也都跟进了他们最强的 Gemini、Olympus 大模型。

除此之外,每一家硅谷科技大厂都多线布局,几乎每一个赫赫有名的 AI 初创企业背后都站着大厂们的身影。

在新一波 AI 热潮中,苹果掉队许久,也在拼命追赶。

根据此前的报道,苹果调配了三位苹果高层作为苹果全新人工智能项目发起人,给了他们很高的项目预算支配权利。这三位每年可以支配的项目支出高达1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三位高管中,有一位正是此前接任苹果汽车的负责人。

关于苹果在汽车和人工智能,库克在过去甚少发言,但罕见的一次,在2017 年的时候,库克将苹果的自动驾驶评价为——“这是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也是一项最艰难的挑战”。

后续,苹果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尽可能整合过去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人工智能成果,找到 AI 更好的落地口径——是要在他们寄予厚望的 Vision Pro 空间计算设备上,还是在手机上。

可以明确的大方向是,转向 AI 不是一个错误决定。Vision Pro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扛起苹果的营收大旗,而相比于汽车业务,人工智能更具备盈利能力,方向也更明确,而苹果也有自己的硬件生态圈优势。

理想汽车的 CEO 李想对苹果的这一断腕做了推演:

如果做成了 toC 的人工智能,苹果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输了,苹果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而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

如果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由此看来,苹果这次断腕的决心,还不算太晚。

图 | Pelexs

本文来自网站“36氪” ,原文标题:“苹果”弃车从AI”:十年迷途知返,犹未晚矣”,作者:邱晓芬,编辑:苏建勋,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3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分享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指南|十年跨境大卖自述:在TikTok开启“二次创业”

    新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电商零售

    指南|十年跨境大卖自述:在TikTok开启“二次创业”

    刚刚

  • 大幕拉开,中国车企“逐鹿中东”

    细述中国新能源车在中东的规划与布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中东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以期同所有扬帆中东的企业一道,共同探索和开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36氪出海

36氪出海(letschuhai.com)是关注出海的行业媒体,为企业跨境提供海外咨询及专业服务,同时运营着超万人的出海生态社群。

寻求报道、内容合作、商务合作等,请发送邮件到hello@global.36kr.com,或者扫码添加出海小助手微信沟通详情。

合作伙伴

Alibaba CloudAlipay PlusLazadaTiktokNinjavan飞书深诺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36Kr Global 旗下品牌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沟通商务合作
添加「出海小助手」微信

© 北京极境之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20010238号-2Chuhai's copyright license logo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