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的一次公开演讲。从投资人的角度,他分享了对中国企业出海优势的看法,以及具体的机遇方向所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制造是日本企业跨境出海的一张“集体名片”。凭借领先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力,索尼、松下、三菱、日产、东芝生产的手机、电脑、随身听、打印机、电视机、电冰箱等数码产品风靡全球。日本品牌被打上了浓重的“Digitech”标签。
今天,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出海新机遇。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时空环境变化,中国品牌的跨境出海之路未必和当年日本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一样,中国品牌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跨境出海之路?
近日,“潮起钱塘”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上在杭州举行,与会的政府领导、行业代表、企业嘉宾等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也受邀参加此次大会,从投资的角度和与会的跨境出海企业嘉宾作了《中国智造出海的挑战与机遇》演讲分享。在他看来,基于中国数字化能力的外拓效应,Smart-tech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黄金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此次峰会上,元璟投后企业店飞科技、未斯科技荣获「2022杭州跨境电商潜力企业」;涂鸦智能、两氢一氧、凌迪科技、哆啦咔科技(Fordeal)荣获「2022杭州跨境电商标杆企业」。
以下为王琦演讲部分分享内容:
Smart-tech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黄金机会
中国跨境电商的规模从2018年的0.6万亿人民币增长到去年的1.44万亿人民币,4年时间内翻了一倍多,这个成长速度在整个电商领域都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国务院近年来批准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是一直在支持跨境电商这个事的。
我们也可以再换一个角度,从亚马逊的数字来看,中国卖家在其顶级卖家占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7年的22%增长到2022年的42%。纵观亚马逊全球市场,中国卖家所贡献的销售额在亚马逊整体销售额上的占比居第二。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中国的跨境电商发展非常快。得益于中国数字化能力的外拓效应,中国跨境电商出海也拥有多个红利优势:第一是工程师红利;第二是供应链红利;第三是基础设施成熟的红利。
1 工程师红利。中国事实上是全球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最多的国家,而且在过去的十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培养了一批成熟且具有极高职业素养的软/硬件工程师。这都为我们的跨国产品发展带来了人才的优势,而这个庞大无比的工程师团队,在全世界范围都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能够结合软硬件两方面来做产品研发的国家,我认为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中国是第一位的。
2 供应链红利。过去的五到十年,中国电商不单使得我们的供应链成本进一步的优化和降低,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产品的丰富度、快速迭代上给品牌更大的优势。尤其在海外市场,面对一个变化无穷的多国家市场,产品丰富度和迭代速度变得很关键。而中国的卖家、品牌方、产品方在这些方面都有比较优势。
3 基础设施成熟的红利。主要是在物流、消费金融以及流量的渠道,背后的公司很多都是中国人创立的。所以对中国的品牌、中国的工厂、中国的产品方来说,其实更容易利用这些基础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出海企业现在面对的黄金机会,是从数码出海到智造出海,也就是从Digitech到Smart-tech。为什么这么说?刚才提到中国工程师的红利,中国事实上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能够高度结合软硬件优势的国家。尤其在家用电器方面,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30年前日本人把机械化的产品变成数字化,他们的品牌在八九十年代占据全球的整个市场。而中国在2000年之后则迎来了一个新的浪潮机会,那就是智能化。未来家里面用的产品——不管是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还是各种新兴的硬件设备应该都会带上芯片,有部分产品会带上传感器,甚至还有AI的功能。在这波消费电子以及家用电子的浪潮中我认为中国会站在顶端引领浪潮。原因也是我们刚才说的,软硬件工程师的优势以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成熟度的优势,还有供应链的优势。
价值洼地:新市场、新基建、新场景人群、新物种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我们可能更关注一些新兴市场的机会以及新基建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然后,在不同的国家,我们关注不同的产品类别,比如在新兴国家,我们更关注消费的年轻人群的升级,他们其实跟中国的年轻人一样也有消费的需求。成熟市场我们更关注产品智能化的迭代以及用新的技术所产生的一些新兴的产品。总结来说机会在四个方向:新市场、新基建、新场景人群和新物种。
1 新市场。东南亚增长可能是全球最快的,不管是GDP增长、年轻人口的规模还是电商的发展。现在来看,东南亚整个电商渗透率不到10%。因为他们的文化和中国相对接近,所以中国的产品在东南亚出海,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同时我们在物流方面也有比较优势。
拉美其实和东南亚类似,也是多国家组成的经济体,但因为他们离中国比较遥远,对本土化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要在拉美发展,需要招募本地的团队,对国际化人才管理以及招募的要求比较高。但他们的体量也很大,有接近一千亿美金的电商市场,电商占整个零售的比例,其实和东南亚差不多,都是不到10%。这是为什么Shopee在东南亚做完直接进军拉美的主要原因。东南亚和拉美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的机会。
第二批是像日韩和海湾这样的欧美以外的成熟市场。日本是比较不错的成熟电商市场;韩国过去一段时间电商发展非常快,这两个国家距离中国最近,在备货、物流等各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海湾六国,主要是比较有钱的中东国家,他们的人口并不小,总共加起来也有大几千万的体量,而且他们的消费力是接近欧美市场的。由于近半年石油价格的飙涨,导致当地的消费信心非常高涨,政府更有钱,消费者的口袋更大。我们认为,在接下去的半年或一年,石油价格不会大跌,这块市场也是值得关注的。
2 新基建。中国有不少大的公司,比如阿里、华为、小米、字节跳动等在走向海外市场时已经在电商、金融、物流、经销渠道等方面铺设好了一些基础设施,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寻找新基建的机会。比如我们在非洲投资了速达非,在中东投资的电商公司Fordeal也在做最后一公里物流,在当地也是最大的。
流量渠道方面,Lazada比较成熟,速卖通也是很不错的渠道。尤其是TikTok,我们看到的数据,Tiktok在海外的电商发展,非常接近于中国抖音电商在18年、19年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3年,还是有很大的流量红利。所以抓住这些流量平台的机会,站在这些流量巨人的肩膀上,对中国卖家、中国品牌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的。
3 新的场景人群。我们关注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尤其年轻人的消费升级;另外就是成熟市场的新品类,尤其是科技研发壁垒的新品类。先说新兴市场,在这些市场的年轻人比例很高,他们有点像十年前的中国年轻人,工资在不断的提升,也更愿意花钱在消费上。他们对产品的选择也更接近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升级,需要更漂亮的产品。这个市场上,我们非常关注以设计取胜的产品,所以关注年轻人是新兴市场的关键。
4 新物种。成熟市场最主要的是科技升级,这其实非常迎合今天的主题。中国智造一定要抓到新品类、新技术迭代的机会。我们认为在这些成熟市场才有长期的需求,譬如“E-Bike”就是普通单车的智能迭代,在这方面抓住机会,也有可能拿到发达市场大的份额,这些市场的毛利和客单价都是非常高的,单一产品就能做到几个亿的体量,因此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总结来说,得益于中国数字化能力的外拓效应,中国出海企业拥有工程师红利、供应链红利、基础设施成熟红利等多个优势,从而让中国的出海企业拥有了Smart-tech这个黄金机会,再寻找到新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新的场景、新的人群需求,相信中国品牌会开启“Smart-tech”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璟资本”(ID:visionpluscapital),原文标题“元璟资本王琦:Smart-tech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黄金机会 | 元璟跨境专栏”,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8月线上分享会 | 出海实战:区域与国家的市场选择及决策
随着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探索逐渐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区域内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想象中更大:同属欧洲市场,德国、挪威、西班牙等国的情况不尽相同;都是说“出海东南亚”,去印尼、去泰国、去越南,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绝不可一概而论。
在这一认知背景下,企业该如何在整体的区域市场与细分的国家市场之间做选择?基于此,开拓市场、打造品牌、获取用户、搭建团队等话题,又有了更深度的内涵。
欢迎广大有意出海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复杂区域市场的企业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填写表单报名参与。我们将根据话题相关度,对报名申请进行筛选。通过活动审核的用户,将会有专人联系,同步参会信息。
图|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