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美国大公司似乎找到了一种新方式,变相来收购/聘请尖端的AI技术和团队,而不会引起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不满。
他们没有直接收购,而是从AI初创公司聘请创始人和关键员工,并从这些公司的剩余资产中获得技术许可,从而允许初创公司的投资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一些特定的收益/回报。
这种策略使这些初创公司实际上成为空壳实体,但独立运营。
过去六个月中,我们已经看到三起此类事件:微软的 Inflection、亚马逊的 Adept、Google 的 Character.ai
一次可能是异常,两次可能是巧合,但三次呢?那肯定是一种趋势。
并购“剧本”
这种“并购”策略通常运作如下:
1.初始投资:大公司可以在前几轮融资中先投资这些初创公司。
2.人才招聘:大公司雇佣这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关键员工,挑选他们想要的人才。微软雇佣了 Inflection AI 团队 80% 以上的员工,亚马逊雇佣了 Adept 团队 66% 的员工,谷歌雇佣了 Character AI 团队的一小部分员工。
3.技术许可:大公司不会收购整个公司,而是以独家或非独家许可的方式,向初创公司授予部分或全部技术。这样他们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投资者支付一定额度的约定回报。以微软为例,许可费随着时间的推移约为 6.5 亿美元。
4.“空壳”实体:初创公司的团队规模大幅缩减,并以空壳实体的形式运营,虽然仍在继续运营,但能力有所减弱。
5.规避监管:通过不完全收购这家初创公司,大型科技公司至少目前避开了监管障碍和反垄断担忧,继续整合人工智能人才。然而,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调查微软 x Inflection 交易。
微软和Inflection
2024 年 3 月,微软聘用了 Inflection AI(他们之前曾投资过)的大部分关键人员,包括联合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和 Karen Simonyan。
微软以 6.2 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 Inflection 的 AI 模型许可,分期付款,并额外支付了 3000 万美元以放弃与大规模招聘相关的法律权利。
在 Inflection 的案例中,微软聘用了其 70 名员工中的大部分。此举使微软能够增强其 AI 能力,同时避免直接收购,这可能会引起监管审查。虽然该公司理论上仍在运营,但目前它基本上是一个空壳实体。
亚马逊和Adept AI
2024 年初,亚马逊对 Adept AI 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亚马逊聘请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Luan 以及其他关键团队成员,包括 Augustus Odena、Maxwell Nye、Erich Elsen 和 Kelsey Szot,总共聘用了约三分之二的员工。
亚马逊还获得了Adept 技术的非独家许可,包括 AI 模型和数据集。这为亚马逊提供了先进的 AI 功能,同时让 Adept 在新的首席执行官 Zach Brock 的领导下以大幅缩减的团队独立运营。
谷歌和Character AI
8月,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 于 2021 年创立的 Character AI 也经历了类似的交易。
谷歌重新聘用了 Noam 和 Daniel,他们最初离开谷歌创办了 Character AI。
除了创始人之外,Character.AI 的几位关键研究人员也加入了谷歌。此举包括一份针对 Character.AI 技术的非独家许可协议。
此外,谷歌以每股 88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Character.AI 投资者的股份,这比最近一轮融资高出约 2.5 倍,当时该公司的估值为 10 亿美元。
Character.AI 将在新的领导下继续运营(总法律顾问晋升为临时首席执行官)。
与其他公司相比,Character AI 目前似乎仍拥有更多完整的员工基础。
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影响
大型科技公司
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够通过挑选和选择他们雇用的员工,以相当快的方式加强和巩固他们的人工智能能力,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相对具有成本效益,并且目前可以绕过反垄断。
然而从某些方面来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肯定不“便宜”。
– 微软支付了约 6.5 亿美元的许可费,并且可能还向其雇用的员工支付了数亿美元(以薪酬方案的形式)
– 同样,谷歌很可能独自以超过 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Character AI 的投资者,然后为其雇用的关键员工支付了更多费用,还可能支付一大笔许可费。
投资者
对于初创企业的投资者来说,这些不一定是好结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相当不错,特别是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
– Inflection AI:根据一段时间内支付的许可费,投资者获得了1-1.5 倍的资本回报。
– Adept AI:确切的回报尚不清楚,但投资者可能会获得部分投资回报,同样是通过随着时间推移支付的许可费。
– Character AI:投资者将以每股 88 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这一价格是上一轮融资价格的 2.5 倍,当时该公司的估值为 10 亿美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 25 亿美元的退出(并向投资者支付了超过 6 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退出,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
创业者
对于创始人来说,从各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笔不错的交易。他们将在收购他们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担任关键职位,并获得丰厚的财务回报。
– Infection AI 的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现在领导微软的 Copilot 工作,Inflection 的大多数员工都是由微软聘用的。
– Adep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Luan 领导着亚马逊的多项关键 AI 计划,其团队中的许多人也都曾受雇于亚马逊。其中约有 20 名员工留在了 Adept。
– Character AI创始人 Shazeer 和 De Freitas 将与一些关键员工一起加入 Deepmind 的研究团队。不过,大多数员工仍留在 Character AI。
其他早期员工
虽然这对于收购方雇用的员工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交易,但是由于留下来的公司基本上是一个幽灵公司,留下来的员工就处于不利地位。
与创始人或其他受雇的关键员工不同,他们没有获得丰厚的薪酬待遇;与投资者不同,他们至少在表面上没有获得任何回报。
现在,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为他们在剩余的公司担任临时或实际首席执行官或高管开辟了道路,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也不算太坏。
反垄断监管机构
尽管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初创企业在宏观层面上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交易甚至可能没有受到阻碍,但至少从表面上看,以这种方式构建的原因至少之一是为了规避反垄断。
因此,反垄断监管机构可能对目前的情况不太满意。
英国当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都已对该交易展开正式调查或探查,但鉴于并未发生真正的合并,他们可能很难认定雇佣人员的行为是反竞争的。
结论
观察监管机构实际上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将会很有趣,如果我们继续看到更多这样的AI初创公司以这种方式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购,下一家会是哪家初创公司呢?
深耕垂直领域,打造极致创新。
在大厂加速收割前沿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趋势下,能在生成式AI等新兴赛道中脱颖而出的初创企业,正成为科技巨头争相并购的目标。
这一趋势表明,精准定位并快速占领细分市场,是AI创业成功的关键路径。
头图|Pexel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异类弗兰克”,作者:FrankGPT,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4000位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出海人加入。在出海社群里,我们面向群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