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 助力中国公司全球化

  •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能源环保

持续布局海外N型电池片产能,阿特斯拟投8.39亿美元赴美建厂

行业大小事 

美国光伏市场这块蛋糕,吃到口很难,却足够诱人。
分享:

国内光伏企业今年掀起一股赴美建厂热潮,阿特斯冲在前列。

10月30日,阿特斯宣布投资8.39亿美元,在美建厂生产N型电池片,供应给自家在美组件生产基地。占地约480亩的新厂房将落地印第安纳州,预计2025年底建成,年产能可达5 GW。

这是阿特斯在美国市场再下一城。今年6月,公司重返A股市场后不久,便宣布赴美出海计划,表示正在得克萨斯州建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投资超2.5亿美元,预计今年底投产后年产能可达5 GW——这是阿特斯首次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

宣布首次赴美建厂2个月后,阿特斯今年8月拿下7 GW光伏组件销售长单,产品供应给美国市场,客户隶属于全球最大供电服务商之一,法国电力集团。这意味着从订单规模和合作伙伴来看,阿特斯的闯美之路又迈出坚实一步。

事实上,阿特斯只是众多闯美者之一。今年以来,国内头部光伏企业相继公布在美投资光伏组件项目计划。先是今年1月,晶澳科技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布局首个工厂,生产高性能太阳能组件,最大年产能可达2 GW。隆基绿能紧随其后,在3月宣布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首个5 GW光伏组件厂。

有人首次入局,也有人持续加码。今年4月,早已在美建厂的晶科能源宣布,将对其2018年投运的美国工厂再投8137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建设1 GW太阳能组件产线。今年下半年,TCL中环参股子公司Maxeon、天合光能也公布了在美投建光伏组件工厂的计划。一时间,国内光伏巨头们齐刷刷瞄向美国,赴美建厂成为热潮。

中国光伏军团集体赴美建厂,主要有两个原因:贸易政策和市场潜力。

在政策端,拜登政府2022年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对光伏组件产品的本土化制造比例和补贴范围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想要获得10%的额外补贴,要求光伏组件等“制成产品”的钢材100%来自美国,成品的本土制造占比应超过40%,针对2026年后开始建造的项目,标准将提升至55%。

阿特斯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新建项目可以享受到美国政府的优惠政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选择借道泰国、越南等地,在东南亚建厂后再将产品销往美国。然而,美国商务部在去年开始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展开反规避调查,并在今年8月公开调查结果:包括隆基乐叶、天合光能、阿特斯、比亚迪香港在内的多家企业被初步裁定存在“反规避行为”。

尽管多家企业表示,此项裁定并未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但这也再次向企业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需要布局海外供应链。

在美建厂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美国光伏市场尚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美国在2023-2030年将新增光伏装机358 GW。全球自然资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在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11.7 GW,同比增长37.7%,下半年预计将新增20 GW,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安装总量。

国内企业清楚知道美国光伏市场的增量空间。晶澳在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如果明年贸易政策有所放松,美国本土制造的光伏产品陆续投产,供应链压力相对缓解,预计2024年美国新增装机需求超40 GW。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大幅下行,海外业务成为企业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尽管出海面临不确定性,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没有企业愿意放弃。

图丨企业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碳”(ID:carbon_36kr),作者:薛昱婷 雪小顽,原文标题:“斥资超8亿美元建厂,光伏龙头阿特斯再闯美”,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分享
//
热门行业
|
市场
|
公司
汽车出海
广告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TikTok 案背后, 是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将集体迎来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

    社交文娱

    TikTok 败诉,全球化的艰难一章才刚刚翻开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