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站 KrASIA
  • 日文站 KrJAPAN
36氪出海
36氪出海
热点

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观察

大时代 

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同比增长7.1%,增幅以及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大幅回落。

11月7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同比增长7.1%,增幅以及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大幅回落。

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长,但增速低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大幅下滑。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17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较2019年增长30.6%。从投资流量规模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202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79万亿美元,连续五年排名全球前三。但横向比较,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强势反弹,流出规模高达1.7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19%,较2019年增长52%。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占比看,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为10.5%,2020年占比为20.2%,下跌9.7个百分点。

图1|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流向欧洲和美国的投资减少。根据《公报》2021年的数据:

中国流向亚洲的投资12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对中国香港的投资高达10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对亚洲投资的79%,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56.7%;

流向拉丁美洲的投资2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主要流向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

流向非洲的投资4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

流向大洋洲的投资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2%;

流向北美洲的投资6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对加拿大投资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9%,对美国投资55.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

流向欧洲的投资10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4%。

图2|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十大地区情况(单位:亿美元)
表1|截至202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地区情况(单位:亿美元)

八成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领域,流向信息技术、房地产以及建筑等行业的投资大幅下滑。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均超过百亿美元。

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4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占流量总额的27.6%;

流向批发和零售业的投资28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占流量总额的15.7%;

流向制造业的投资26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占流量总额的15%;

流向金融业的投资2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占流量总额的15%;流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12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3%,占流量总额的6.8%。

上述五领域合计投资1434.1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80.2%。

2021年流向采矿业的投资8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占流量总额的4.7%;

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9%,占流量总额的2.8%;

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5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4.2%,占流量总额的2.9%;

流向建筑业的投资4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9%,占流量总额的2.6%;流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4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9%,占流量总额的2.5%;

流向房地产业的投资4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

流向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投资1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2%;

流向农/林/牧/渔业的投资9.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

国有经济控股主体对外投资增速高于非公有经济,中央企业和单位投资长三成。

2021年,在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中,公有经济控股的投资主体对外投资821.2亿美元,占54%,比上年增长22.8%;非公有经济控股的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6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占46%,较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

2021年,中央企业和单位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642.9亿美元,占非金融类流量的42.3%,比上年增长30.7%,超六成来自收益再投资。而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为877.3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3.4%。

从地方企业所处区域看,对外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山东、福建、安徽、河北、天津列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十位,合计对外直接投资738.4亿美元,占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84.2%。

图3|截至202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十位省市情况(单位:亿美元)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概况

“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低于对外直接投资整体增速,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回落。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41.5亿美元,同比增长7.1%,虽然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增速低了9.2个百分点,在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总额中的占比也下跌了1.1个百分点,为13.5%。

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备案企业情况看,截至2021年末,除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以外,中资企业在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投资备案企业高达12332家,占商务部对外投资备案企业总数的26.9%。

从投资存量看,截至2021年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为2138.4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7.7%。虽然2021年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增速低于对外投资整体增速。

但总体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不断保持增长趋势,增速要高于对外投资整体增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流量还仅有126.3亿美元,9年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了91.2%;而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速仅有65.8%。

图4|2005年以来中国历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等东盟国家,东南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相对较少。

从国别看,2021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老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从投资存量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存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分别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老挝、泰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

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备案企业数量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在新加坡投资备案的企业数量最多,有1575家,其次是越南,有1200家。尤其是越南,最近几年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大幅增长,2021年,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排名中,越南超过了俄罗斯,位居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的第三位,中国对越南投资增速同比达17.6%,高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速。


图5|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国在“一带一路”设立境外企业数量前二十位国家情况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以绿地投资为主,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投资增长显著。

从投资方式看,2021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仍然以绿地投资为主,占“一带一路”投资的比重超过70%。但“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投资快速增长。

从并购规模看,“一带一路”并购投资金额达6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7.8%,占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总额的19.6%。从并购增速看,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投资增速远远高于中国对外并购投资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实际交易总额31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从并购涉及项目数量看,在“一带一路”沿线,2021年涉及实施的并购项目有92例,占中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总量的18.2%。

从区域并购规模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1年,中国企业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土耳其的并购投资均超过了3亿美元。从并购涉及的行业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涉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大类。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

从行业构成看,“一带一路”投资中,流向制造业的投资有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39%;

流向批发和零售业约33.3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13.8%;

流向建筑业约24.1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10%;

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约22.9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9.5%;

流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约18.5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7.7%,流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约16.6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6.9%;

流向金融业约13.9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5.6%;

流向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约6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2.5%;

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约5.4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2.2%。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主要区域——东盟的投资

东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超过八成集中在东盟地区。

从投资规模看,在投资流量方面,根据《公报》数据,2021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9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1%,占对亚洲投资流量的15.4%,占“一带一路”投资的81.7%;在投资存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中国企业对东盟十国的投资存量为1402.8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5%、对亚洲投资存量的7.9%;从投资企业数量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达6931家,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直接投资企业总量的56.2%。

从投资行业构成情况看,中国在东盟十国投资的第一目标行业是制造业,2021年投资总额为8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占比达43.7%;第二大投资目标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总额为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5%,占比达16.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列第三,投资总额达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占比约10.9%;第四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总额约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占比7.4%。排在其后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总额约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占比5.2%;金融业投资总额约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9%,占比3.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总额约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5%,占比3.1%;建筑业投资约5.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占比3%;采矿业投资额约5.4亿美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约4亿美元,下降38.7%,占2%。

从投资流向的主要国家看,新加坡位居首位,而且新加坡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1年,中国企业对新加坡投资流量达8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占对东盟投资流量的42.6%,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其次为印度尼西亚,投资金额约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9%,占对东盟投资流量的22.2%,主要投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越南位列第三,投资总额约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对东盟投资流量的11.2%,主要投向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从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存量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中,投向制造业约417.6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29.8%,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存量约为224.4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16%,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存量约为205.6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14.6%,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存量约141.8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10.1%,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越南等;建筑业投资存量约100.8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7.2%,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等;金融业投资存量约76.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存量约64.4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老挝等;农/林/牧/渔业投资存量约52.8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家。

从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存量看,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额居首位,达672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47.9%,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其次为印度尼西亚,投资存量200.8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14.3%,主要投向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越南位列第三,投资存量约108.5亿美元,占对东盟投资存量的7.7%,主要投向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总体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集中在东盟地区,投资区域极不平衡,“一带一路”投资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份额还较低,不及“一带一路”贸易在中国经贸合作中所占的份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对印度的投资,作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作为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整体规模还较小,与印度的市场潜力不匹配,未来应进一步扫清双边的障碍,扩大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

本文来自“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ID:cefco2012),编辑:王紫薇,原文标题:“【一带一路•观察】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投资”,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发布。

图 | Unsplash

11月线上分享会 | 解读金融科技周:如何理解香港的创新改革?

香港不断探索与新科技的融合,这对出海企业意味着新的机遇。而金融科技周的广泛讨论,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我们又如何理解香港的一系列创新改革?11月2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InvestHK)联合36氪出海,举办线上闭门分享会,并邀请到金融科技初创公司Fano Labs的代表,三方共同聊一聊香港金融市场的潜在机遇。

欢迎感兴趣的企业扫码填写表单,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我们将根据话题相关度,对报名申请进行筛选。通过活动审核的用户,我们将有专人联系,同步参会信息。(活动报名将于11月28日中午12:00截止)

分享

推荐阅读


深度解析

  • 指南|十年跨境大卖自述:在TikTok开启“二次创业”

    新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电商零售

    指南|十年跨境大卖自述:在TikTok开启“二次创业”

    刚刚

  • 大幕拉开,中国车企“逐鹿中东”

    细述中国新能源车在中东的规划与布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中东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以期同所有扬帆中东的企业一道,共同探索和开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36氪出海

36氪出海(letschuhai.com)是关注出海的行业媒体,为企业跨境提供海外咨询及专业服务,同时运营着超万人的出海生态社群。

寻求报道、内容合作、商务合作等,请发送邮件到hello@global.36kr.com,或者扫码添加出海小助手微信沟通详情。

合作伙伴

Alibaba CloudAlipay PlusLazadaTiktokNinjavan飞书深诺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36Kr Global 旗下品牌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即刻关注
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沟通商务合作
添加「出海小助手」微信

© 北京极境之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20010238号-2Chuhai's copyright license logo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