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有300多家,尼日利亚更多有400多家,肯尼亚都200多家。”
非洲一家储能电池仓库前,一个中国小哥指着背后的小型储能产品说着。他口中的900多家不是别的,正是中国人开在非洲的新能源工厂。
公司遍地开花,但市场依旧火热非常。
新能源出海非洲的造福故事,我们在德业的最新财报里就得以窥见:
2025年第一季度,德业又大赚了7个亿,同比增长50%以上,甚至毛利都在40%以上。谁看着不眼红?
在美国关税风暴、欧洲需求疲软、中东巨头割据的背景下,非洲成了新能源前所未有的出海热地。
两组数据感受一下:
在刚刚结束的最新一届广交会上,涌进了超20万的境外采购商,创下新纪录,而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到了72%。
同样在前不久闭幕的2025年非洲未来能源展上,参展的全球600多家企业中,有70%都来自中国。
在非洲待了7个年头的李勇瑞在这一块深有体会,他在非洲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为渴望来非洲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落地咨询服务。
而最近,找他的新能源企业格外的多。
“肯尼亚的新能源厂远远不止200家。”
李勇瑞告诉我们,虽然市场上没有确切数据,但他们摸排下来单单是肯尼亚,中国来卖货的至少500家,一年的市场规模在5-8亿美金。
我与他深入地聊了聊,试图为大家勾勒出非洲新能源产业版图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与风险。
“在非洲做新能源出海,毛利低于30%,没人肯做”
2018年,李勇瑞跟随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会长来非洲参加世界供应链管理大会后,就决定了留在非洲发展。
用他的话说,他看到当时非洲的基建、房价、GDP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就像看到了改革开放时处于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
只要大的经济趋势预测准确,风险和困难就都是细枝末节。
而缺电,是非洲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光伏和储能,在这里是真正的“刚需”。
非洲的电有多“奢侈”?
在肯尼亚,民用电要八毛多,工业用电甚至要一块四毛。更不用说不稳定的电网造成的频繁停电,2023年肯尼亚的制造业就因为停电问题,每小时损失500万。
和国内一样,非洲的新能源市场同样分为给家庭使用的户储、给工厂和商业体使用的工商业储能,以及源网侧的大储项目。
而在非洲,最受欢迎的是比常见户储还要简陋的微型光伏发电系统,占到了几乎40%的市场。
一块0.5-2平米的光伏板,甚至不需要连接变压器和逆变器,发出的直流电可以让电灯、电视工作,几百块钱就可以满足非洲人民的最基础的生活需求。
更高级一些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户储系统,几十个平米的光伏板+20度电的储能,可以为别墅供电,满足一个小家庭的用电需求。
这也是无数中国的新能源小厂专攻的领域。
小型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在非洲也逐渐开始兴起,但规模可能要比国内小得多。毕竟动辄投资要上亿的百兆瓦时项目,对非洲老铁们而言确实太贵了。
而大储项目,就更是凤毛麟角。
李勇瑞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非洲新能源产品价格的公式:
中国的成本价×180%
产品出口非洲,除了最基础的生产成本外,还需要加上物流费、清关费、代理渠道费,再预留自己的利润空间,价格比国内高80%非常正常。
在非洲做新能源,毛利低于百分之三十,就没人愿意做了。
毕竟在这片原始而粗犷的土地上,你要面临的“细枝末节”的困难可并不少。
“非洲新能源市场,就像国内的下水道”
找到李勇瑞咨询的新能源大厂很多,但他遭遇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厂们往往看不上非洲那些零散的小需求。
甚至对方直接放话:
低于三个亿的项目,我们不做。
而即使真正找到大型项目,可靠的资金也成了最大的问题。要知道在非洲,连几万元的户储也要分期购买,年化更是高达50%。大项目的金融方案就更令人头疼了。
正因此,非洲市场成了无数广东新能源小厂和“过期货”的掘金狂欢地。
充斥在市面上各种光伏和储能,都是你从来没听说过的“白牌”。这些来自长三角们勤奋又嗅觉敏锐的小老板们加工的产品,占据了非洲的货架。
而大厂的做法则更加简单粗暴:把国内卖不掉的尾货拿来卖。
特别是前几年产能过剩到要把太阳能板当阳台砖用的光伏企业们,中国卖不掉的,500瓦以下投标都没法投的,工厂里又剩了一大堆,直接拉到了非洲开始卖。
这是一个只要你肯钻研肯冒险,就可以赚到钱的市场。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敢于冒险的生意人。
百家企业一起涌入,两个月冲垮赞比亚
中国人的数量和勤劳决定了:当任何一个领域被发现有利可图时,立刻会涌入无数玩家开始内卷。
特别是像非洲这种相对低门槛的产品需求,就更造就了红海之战。
要知道,单单是广东,就有上千家的中小厂商在做电池包厂,而再算上便携电源、移动储能等等产品,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而广东老板的嗅觉,又是出了名的敏锐。
李勇瑞告诉了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
去年赞比亚赞比亚缺电,很多赌场甚至由于没有电都没法开业。中国小老板们立马就看到了商机,短短两个月,上百家公司冲进赞比亚。
要知道赞比亚的人口都还不到2000万,相当于国内的一个省。所以几乎一夜之间,光伏和储能就滞销了,赞比亚市场被冲垮。
这边中国运过来的货还在清关呢,那边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砸穿地板,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最后这批冲动的老板们也只能含泪低价大甩卖了。
这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闹剧,在赞比亚只用了短短2个月。
最后的结局也和国内的走向非常类似:当一半公司灰头土脸地退出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想和平静。
但无论如何,非洲市场的内卷还是和国内相差甚远。
而且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增长速度极快的市场。极不发达的电网和基建,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都让和“电”有关的生意充满想象空间。
正因为绝大多数人因未知而恐惧踌躇,才让非洲市场比起东南亚蕴藏更多机会和更大利润的市场。
最后比的可能就是到底谁胆大。
“这依旧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增长的市场,但落地也并非那么简单。”
本文来自新能源产业家Pro,作者:范舒雨,编辑:陈帅,36氪出海经授权发布。
头图 | Pixabay
热门活动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把握当下出海中东机遇,阿治曼自由区将携手科灵国际及36氪出海,于4月27日在深圳重磅推出“一键落地中东:阿治曼自由区深圳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深入解析中东市场的发展潜力,全方位展示阿治曼自由区作为企业出海战略据点的独特优势,为中国企业本土落地提供清晰指引。如果您对中东市场感兴趣,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填写表单,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近期发布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点击此处链接,填写表单,获取 KrASIA 刊例文件。
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